“杨医生,现在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孩子情绪也明显稳定了。但是,他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该怎么办呢?”昨日,家长宋玲燕在区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咨询。近年来,区妇联主动将加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功构建“1+N”妇女儿童心理健康“15分钟”服务圈。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市民朋友不同程度存在学业、就业压力,导致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职场妇女,同时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焦虑”。李女士因丈夫患病,孩子在读高中,还要照顾年迈公婆,精神压力很大。了解到区妇联的“心晴计划”后,李女士来到她家附近的心晴工作站咨询。“心理咨询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及时跟我一对一沟通,给予专业上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通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心理压力释放了不少,对未来生活也少了慌乱。”李女士告诉记者。
妇儿有所需,妇联就有所应,“心晴计划”项目孕育而生。“2022年1月我区建成南通首个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测评室、沙盘游戏室等6间功能室,为全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在村级,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就近提供贴心、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在城区,整合资源增设‘同堂里·心晴工作站’,每周五晚安排心理咨询师轮流坐诊,实现心理咨询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双向延伸,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区妇联副主席郁海鸿告诉记者。
在队伍培育上,区妇联通过整合资源、招募等形式,成功组建由二十多名心理咨询师和近百名志愿者组成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同时,定期通过心理辅导员赋能培训、派员外出学习进修、邀请专家授课等“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提升心理咨询师有效沟通、个案介入技巧。在服务方式上,区妇联制定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流程图,每周在“海门妇女”公众号上发布预约信息,供面询者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和专家老师。“‘心晴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心理咨询168人次,参与青少年危机处置3次,特别是为家庭关系修复起到了良好作用。”郁海鸿说。
针对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区妇联加大宣传力度,以普法、亲子活动为契机,向市民发放印有预约方式的“连心卡”和宣传扇万余份,以“探店”形式拍摄公益片,依托“FM1006海门广播”“海门妇联”视频号、公交车载视频推广宣传,提升项目知晓率。“我们联合海门交通音乐电台,开设‘妇联有约’专栏,在特殊时间节点,邀请团队成员线上授课16次,探索以‘小规模+多会场’模式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送课,提升项目参与率。常态化开展‘守护花开’妇女儿童心理课堂300余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量身定制讲座(团辅)教案,最大程度提升课程适配度,通过‘基层点单、妇联派单、讲师接单’模式,提升项目感受度。”郁海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