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迎“风”而上,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海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观察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0 字体:[ ]

5月8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艾郎风电看到了比往日更忙碌的生产场景: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堆场上,多辆叉车穿梭其中,陆续摆放生产下线的叶片组件……“今年我们订单饱和,预计年产值将达55亿元。”艾郎风电行政主管兼办公室主任蒋志明说。

“双碳”目标提出后,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创新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最强蓝海。面对新形势,海门深度把握“能源革命”带来的产业转型重大战略机遇,充分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大力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在招大引新上寻求突破,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扩容提质、集群融合发展。

集聚发展,形成链式发展格局

艾郎风电于2018年落户海门港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兆瓦级风电叶片,目前一二期项目已相继投产,年产风力发电叶片约900套。“海门拥有61公里长江岸线、25公里黄海岸线,形成了‘江海河’互联互通、‘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尤其海门港经济开发区处于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的核心圈层,沿海深水码头与泊位众多,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超大件物流运输问题,让企业产品畅达五洲。”蒋志明表示,企业团队曾对沿海多个地区进行考察,最终选定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海门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关键因素。

艾郎风电的入驻填补了海门风电产业的空白。以艾郎风电为支点,海门撬动风电产业链向纵深延伸,积极组织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大力招引一批“链主型”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接着,通光集团启动高端海洋装备能源系统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海上风力发电装备系统用的海底电缆及光电复合缆,目前已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振江新能源二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同时总投资20亿元的振江铸造零部件项目也在压茬推进,主要建设海上20兆瓦及以上的转子、定子系列漂浮式平台、10兆瓦及以上风电零部件等……当前,海门已形成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海缆等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生产格局。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等实施,海门已然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再加上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海门受到越来越多重量级客户的垂青——当升科技、容汇锂业、上海电气等一批龙头企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形成了涵盖储能及动力电池、风力装备、硅晶光伏等领域的链式发展集群。

倾力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海门新能源赛道星光熠熠、聚链成势的背后,是海门用心营造的良好发展生态。

先来看一看振江新能源项目落户后的进度条:2024年1月6日一期项目开工,6月26日厂房结构封顶,11月份投产,2025年2月二期项目开工……振江新能源项目不仅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疾驰,跑出了独属于海门的“加速度”。

振江新能源主要从事海上大兆瓦转子、定子系列生产制造,风电塔筒、钢管桩、导管架生产制造,海上电机总装,漂浮式平台生产制造及组装等,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户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振江新能源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期项目为新建海上风电基础总装车间,总投资约7亿元;二期聚焦海上大兆瓦风电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占地面积约386亩。

“振江新能源项目的用地原本属于另一家企业,是当地政府的高效服务,才保证了项目的如期开工。”公司总经理易勋说。项目拿地前,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秉持“以实干抓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金牌“店小二”角色职能,超前谋划、靠前服务、挂图作战,用了不到两周便完成了项目土地的转让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协助企业一并完成了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等手续的办理,为项目后续的建设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海门港经济开发区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明确重点产业项目关键性节点,夯实责任主体,做到领导在项目一线指挥、情况在项目一线了解、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振江新能源项目的超常规推进,正是海门新能源产业生态系统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海门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的各类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团”巡回宣讲和“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召开新能源产业链圆桌会议,开通企业联系“直通车”,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为新能源项目提供有求必应式的全程服务,全方位保障企业的落户建设、发展壮大。此外,对于特别优质的新能源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

厚植“土壤”,注重创新基因培养

海门新能源版图的扩张,始终伴随着创新基因的注入。

最近因中飞院氢能源无人机首飞成功而声名鹊起的梦氢(南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过2023年海门“东洲英才”创业周脱颖而出的一家科创企业,海门为公司的起步提供了平台载体和创业资本,为公司创始团队提供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等。梦氢公司的落户实现了海门氢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的新突破。

梦氢公司主要从事钛合金氢燃料电池的开发。该电池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安全系数高、极寒启动、高温稳定运行、续航时间长、可回收等优势,被多家飞行器公司看好,市场潜力巨大。中飞院氢能源无人机所用的核心动力就是钛合金氢燃料电池,且正是由梦氢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目前,梦氢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广受青睐。公司已与两家电动车厂家达成5年订购协议,且正筹划新上两条年产5万套二轮车用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此外,人形机器人氢燃料电池也在同步推进中。“氢能+物流”“氢能+出行”“氢能+服务”等市场供应模式加速催生。

近年来,海门尤为注重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基因培养,一方面为已投产新能源企业提供资本、配套、引才等各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扎实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促进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创造、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招引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企业提供“研发即验证、出产即应用”的发展生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