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投喂草料。记者朱宇秋摄
5月14日,记者走进海门街道三江村的福源奶牛场,一排排整洁的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健壮的黑白花奶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工人们正忙碌地挤奶、喂养、清洁……这里没有轰鸣的自动化设备,却凭借着养殖户的悉心照料,让450头奶牛在60多亩土地上,每日产出带着乡土温度的新鲜奶源。
养殖场内,分为奶牛饲养区、休息区和挤奶区。奶牛饲养区主要用来饲养后备发育的小牛;休息区内铺设有天然秸秆垫床,牛群在其中悠闲反刍;挤奶区依旧延续人工操作,挤奶工人熟练完成挤奶流程后,新鲜乳汁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进冷藏罐中。场内虽未设置复杂分区,却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饲料调配、疫病防控等基础环节的有序运转。
“我们从选种到喂养都是老把式,但是奶牛食用的苜蓿草却是进口的,牛儿吃得踏实,产的奶也让人放心。”福源奶牛场负责人钱来其介绍说,喂养奶牛的饲料沿用传统经验把控配比,以本地种植的玉米、牧草为主食,搭配少量进口苜蓿草补充营养,不掺杂任何添加剂,这样奶牛所产出来的奶不仅量多,质量也会更高。“我们每日对奶牛场进行三次清扫,保证环境整洁。同时,还会定期给奶牛进行检疫,保障奶牛健康。”钱来其边向记者展示检疫证书边说。
据了解,福源奶牛场每日进行3次人工挤奶,产出的鲜奶经冷藏罐暂存后,由光明乳业专用冷链车每日定点收购,24小时内即可进入城市加工环节。牧场日均产奶约8吨,年供应量超2500吨。但近几年,受乳制品市场需求疲软影响,牛奶产能过剩,导致部分鲜奶需临时转售给周边散户。面对产能过剩困境,福源牧场负责人钱来其坦言:“我们必须跳出‘等订单’的惯性思维,创立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目前,牧场正筹备注册“福源鲜奶”商标,尽管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这座乡村牧场正以“小而精”的差异化策略,在市场浪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