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民生为本,解锁“幸福密码”
——海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三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0 字体:[ ]

作为接轨上海的“北大门”与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十四五”期间,海门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将“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坐标,努力探寻让幸福可感、可及、可持续的“深层密码”。

产业强基

铸就幸福“硬核支撑”

“什么是幸福?”面对这个问题,或许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但毋庸置疑,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幸福城市的根本前提。

今年上半年,海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5亿元,同比增长5.8%,分别高出全国、全省0.5、0.1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2%;全区新签约重大项目4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实现外资到账1.1亿美元;43个项目入选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清单,省级重大项目入选数连续七年位居全市前列……

从这一连串的数据解码中,不难看出现代化新海门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为幸福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基础动力,经济实力成为海门人民的幸福源泉。

“十四五”期间,海门全新升级“5+2+X”主导产业体系:“5”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纺织、先进金属材料等五大优势产业;“2”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两大高成长型产业;“X”则瞄准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这一体系与江苏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已经显现。去年,海门工业开票销售突破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海门近年来布局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武汉大学(海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上半年,全区新增产学研合作超百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8亿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总量4年实现3个百亿级跃升。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885家,实现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580.8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208家和734.2亿元。

业态多元

点亮幸福“缤纷色彩”

幸福,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攀升,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海门以多元业态、丰富供给,不断点亮城市的时尚活力与青春气息,让幸福生活呈现缤纷色彩。

“苏超”爆火,海门频频出圈,南通队核心班底来自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2011年,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在海门成立,坚持“免费青训+职业输出”。这些年,珂缔缘已向中国足协各年龄段国家队输送人才超160人次。海门也制定出台扶持职业足球发展政策意见,建成全省首批命名、南通唯一的足球特色小镇。

与传统体育比邻而兴的是新兴电竞产业。今年6月,海门电竞中心迎来五冠王战队Hero久竞入驻,并成功举办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夏季赛。赛事期间,线下座无虚席,线上观赛量突破2.5亿次。据统计,赛事期间,区域内酒店入住率、餐饮消费额较平日大幅增长,嘉年华现场商户营业额涨幅超120%,充分体现“电竞+文旅”模式的带动效应。顶级电竞赛事将海门“张謇故里·电竞新城”的双面形象推向全国。

动漫产业同样风生水起。《哪吒之魔童闹海》获第二届金熊猫奖动画片单元最佳动画片奖,《浪浪山小妖怪》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这两部现象级动画影片的背后,都烙印着同一个关键坐标——海门高新区东布洲国际动画孵化创作基地。2019年,海门高新区与中国独立动画电影活动发起人皮三接洽,当年12月首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展顺利开幕。如今,东布洲动画周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开展百余场活动,吸引全球6000余部短片参赛,汇聚《大圣归来》《哪吒》等顶尖团队,成为行业“年度盛会”。

海门文旅产业以“张謇故里·诗画海门”为核心品牌,围绕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形成多元融合的产业格局。江海博物馆、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青龙港1806……从线下体验到线上传播,海门的城市魅力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持续放大。

民生为本

提升幸福“温暖质感”

“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的最终落脚点,是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是每位市民的安心与舒心。一直以来,海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海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吸纳高校毕业生2.5万人,支持1.23万人成功创业,新增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0.5万人。全省首创“新业态劳动者关爱日”,困难群体精准救助率达10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就业有支撑,保障更暖心。截至目前,全区16.94万人捧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安心窝”,86.5万人被基本医疗保险稳稳“托住”,两项保险参保率都达到98%以上。

教育是民生之基。海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新增优质学位,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擦亮“海门教育”金字招牌。海门成功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坐拥两项“国字号”荣誉的示范区。在省级监测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率都达到100%,稳居南通第一。

医疗是民生之需。海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智慧医疗的应用让群众就医更便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65%常住人口,“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今年,海门新增1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特色专科,增量居南通第一。

城市更新行动让生活更舒心。“十四五”以来,海门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1个,共计232万平方米;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5套,实现天然气管道乡镇全覆盖;城区累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97.23万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1平方米,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5.17%。

乡村振兴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海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四五”以来,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5.66万亩,创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档升级农路78公里,改造农桥71座,创成市级精品美丽农路10条。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4年全区村均营业收入达139.1万元。

平安,是幸福的底线。海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海门”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起“11+4+N”治理项目库,用精细化治理让社会更和谐,群众更舒心。重点领域安全能力体系不断健全,公众安全感提升至99.0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让市民和投资者倍感安心。

幸福之城,爱心涌动。海门实名注册志愿者达26万多人,志愿服务队伍150多支,“好人现象”层出不穷,文明善举蔚然成风,共同铸就海门这座“大爱之城”的深厚底蕴。

832b50ab75aa52f6707903f0f6590f8d.jpg

3c9083040717d5fa2ba1eae574d0e8a8.jpg

a5d81152f11110da48703eca77bd481c.jpg

eb1e5470d2eb15d0059a86724dd5aa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