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起,海门深入开展“访民情、化矛盾、促和谐”专项行动,同步启动“下沉基层排隐患 区镇联动化矛盾”活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访领域“四化”行动、“百日百案”攻坚进行有效贯通。4个月来,公安110重复警情数、法院万人民商事立案率、信访总量、群众12345诉求办理不满意率“四下降”。
力量如何有效下沉?首先在机制建设上破题。区级层面精心抽调25名业务骨干,组建五个驻点工作组,对镇街实行“分片包干”;56个区级单位与111个村居建立挂联关系,深入一线了解诉求、指导提升治理能力。镇街领导则带队驻村,将信访积案、涉法涉诉、重大疑难问题“带下去”协调,同时将已排查、已研究、需提级事项“报上来”统筹。
下沉不是“走过场”。以制度化、精准化、激励化“三化”联动,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在机制层面,区镇两级干部严格执行“周下沉”制度,通过驻点办公、“扫楼清患”等方式,累计下沉1万余人次,实现基层走访常态化、问题排查一线化。在激励层面,将下沉实效与村干部星级评定、事业编录用、职级晋升等挂钩,已提拔3名优秀村书记至事业岗位,并涌现出杨大姐、黄国兵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激发了干部的内生动力。在施策层面,聚焦“五个重点”领域,对摸排出的矛盾建档分类,整合“三官一律”“五老人员”等多元力量,实施“一类一策”精准化解。在农村违建领域,进一步规范流程,实现从“事后拆”向“事前劝”转变,2025年涉农村违建12345工单下降90%。
全区还将“下沉”工作深度融入平安建设,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信息共享与协同解决机制。区委政法委牵头九个部门的“一把手”开展平安法治月度“全科体检”,显著增强区镇主要领导维稳意识与责任。同时,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属地属事双重责任。
通过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服务下移,不仅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纠纷,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鲜活的“海门注脚”,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实际、富有成效的基层善治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