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非遗,凤城魅力足
这个“五一”,余东古镇玩出了新花样,一场以“‘智’游凤城 古镇寻‘遗’”为主题的非遗体验嘉年华吸引了众多游客。
游客在古镇入口用手机扫描特定AR标记,就能开启一场“科技+文化”的寻宝之旅。首个线索将指引游客找到某座老建筑,随后需在建筑内外扫描隐藏的AR标记,解锁关于古镇历史、建筑特色的趣味问答或图案谜题。答对后,新线索会带着游客穿街走巷,探访商铺、非遗工坊等点位,逐步收集破解最终密码的关键信息。成功闯关者可在宝藏点领取文创礼品、商家优惠券等奖励。“此次活动通过‘非遗体验+场景消费’模式,让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余东镇旅游开发公司顾问姜泽民介绍。
剪纸体验区,随着纸屑轻落,游客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剪出“双鱼戏莲”“福满乾坤”等纹样;漆扇摊位前也排起长队,大人小孩拿着刷子往扇面上涂彩漆,晾干后举着扇子拍照,雀跃不已。最热闹的要数川剧变脸了(见图),演员袍袖翻飞间,脸谱倏然变换,引得观众掌声雷动。青石板路上,古风乐队以古筝、竹笛演绎《茉莉花》《荷塘月色》,旋律流淌间,汉服爱好者翩翩起舞,游客拿起相机打卡拍照……
市集内,糖画师傅以铜勺为笔、糖浆为墨,勾勒出金灿灿的龙凤图案;古法爆米花的“嘭嘭”声与童趣游戏区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瞬间唤醒游客的童年记忆。“师傅手巧得很,三两下就画出一条龙,和我小时候赶集买的一模一样!还有供销社带来的各类产品,花样又多又新鲜,真是太有意思了!”游客杨先生说。
田园诗韵,常乐点亮假期“慢生活”
“五一”假期,常乐镇田园诗意与传统文化交织的“慢生活”,吸引了众多游客。
张謇故里景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古银杏树下祈福打卡;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的孩子们,身着汉服在制作金箔画。九龙岛湿地公园的国防教育基地内,亲子家庭体验模拟坦克射击;户外草地上的烧烤架嗞啦作响,游客围坐美食旁享受野趣。“A+”智能温室工厂以无土栽培、滴灌培育等先进技术,向游客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魅力。“A+”智能温室工厂负责人李智军说:“今年‘五一’主要提供的是采摘体验项目,大朋友、小朋友可以采摘草莓、番茄等新鲜时蔬,也可以在外面的公共空间喝茶,观看节目表演。”夜幕降临,“甜也”计划露营基地的灯光如星火点亮田园,烧烤香气弥漫,围炉煮茶的游客在炭火旁畅谈人生。与此同时,颐生文博园内新厂区的音乐喷泉、品酒专区也热闹非凡。
记者了解到,此次常乐镇打造的“五一”特色活动,由串联四村的精品乡村旅游环线组成,通过“四村联建”整合资源,不仅打造了1.3万亩高标准农田景观,更以灯光夜秀、农田咖啡、自然“野”趣等业态激活了乡村夜经济,让游客从早到晚尽享“慢生活”乐趣。游客陈慕感慨:“这里让孩子们看到了新时代乡村的活力,有风景,更有情怀。”
共品田园山水画
“五一”假期,位于海门开发区的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成为市民热门打卡点。一幅幅精美的画作,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自然风光的秀丽壮美。
记者陆俊杰摄
唱响劳动赞歌
5月3日,由海门区体育总会主办,区老体协承办的庆“五一”文艺汇演举行。常青艺术团、东洲京剧艺术团、东洲木兰健身站等群众性艺术团体,带来精彩节目,致敬劳动者。
记者何天宇摄
歌咏忆青春
5月3日下午,海门区老龄协会举办庆“五四”歌咏会。
记者何天宇 通讯员陈忠明摄
“劳动欢歌”系列群文展演庆“五一”
由海门区文广旅局主办、区文化馆承办的“劳动欢歌”群文展演,“五一”期间在海门城乡上演。
5月2日的龙信广场,展演节目由群众自编自演。开场群舞《最美河山》以热情洋溢的舞姿点燃现场氛围;海门山歌表演唱《我们都是乐婆婆》以地道的乡音和诙谐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笑声连连;戏曲舞蹈《戏韵芳华》带来唯美的艺术享受,赢得阵阵掌声。
开放式的舞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观众尹心莲说:“节目很好看,让我感受到了‘五一’的快乐氛围。”
5月4日的2025青龙港复古露营活动歌手展演,在青龙港1806景区草坪上精彩上演。
活动以一首《年轮》拉开帷幕,随后,《夜夜夜夜》《男孩》《父亲的散文诗》等多种不同曲风的歌曲轮番上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些业余歌手唱得都非常棒,在青龙港这边,欣赏江景,听听现场音乐,特别惬意。”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古琴雅韵润江海
5月4日,海门区文化馆倪琴馆内丝桐流韵,“非遗古琴 匠心回响”主题雅集活动在此举行。图为观众现场体验。
记者王钰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