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跨越千里,他们续写“山海之约”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字体:[ ]

08dcfcd6dfce35bff78a9e635fe25f9d.jpg

275c4d4b2ed18c2947d70c311fdff2d5.jpg

携着江海气息的清风,拂过秦巴山区的晨雾。一场跨越千里的温情协作,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幕的关键节点,续写动人篇章。

自苏陕协作开展以来,海门与勉县以“秦风苏韵·山海和鸣”为纽带,在产业共兴、民生相融、人才互鉴中沉淀深厚情谊。今年,新一批海门援派勉县的支教、支医、支农人员接过“接力棒”,将“海门所能”与“勉县所需”深度融合,让协作从输血帮扶的暖意,流淌成协同发展的深情。

教育传薪火

浇灌成长新希望

教育帮扶是海勉协作中最暖的牵挂。今年,6名支教老师组成“老中青”梯队,覆盖幼儿园至职高多学段、多学科,把海门“教育之乡”的优质资源与育人智慧,源源不断地送到秦巴山区孩子们身边。

海门包场中学教师卢林强深耕教育一线37年,临退休之际主动请缨赴勉支教。在勉县二中,他聚焦高三备考需求,带去3场专题讲座,从“南通年级管理策略”到“地理学科备课提效技巧”,再到“贴合陕西高考的备考路径”,每一处都非常用心。看着本地教师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多媒体、AI赋能教学等新理念落地课堂,孩子们脸上自信渐浓,他由衷感慨:“当地政府‘再紧不荒教育’的坚守、师生拼劲十足的模样,让这场教育双向奔赴满是温暖。”

海门区实验幼儿园教师顾苏庆,拥有10年幼教经验。初到勉县翠园路幼儿园时,面对教室布局简单、游戏材料匮乏的现状,她逐一挖掘本土素材补充教学资源,耐心打磨班级环境;她陪着孩子游戏、安抚孩子的情绪,慢慢成了孩子们口中“像妈妈一样”的人。

最让她动容的是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有一次我咳嗽,刚学会用直饮机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递来温水说‘老师多喝水’。”她毫无保留地分享海门班本课程理念,建议从勉县民俗文化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幼教的专业力量在山区深深扎根。

医心暖山海

搭建健康守护桥

“能在这片土地治病救人,是我这辈子都难忘的体验。”海勉协作医疗组组长、海门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陆卫红的话,道出了6名支勉医生的心声。初抵勉县,辛辣饮食、陌生乡音带来短暂不适,但乡民的淳朴、同事的热心,如暖阳般让他们快速融入当地。

在勉县医院妇产科,陆卫红两个月完成上百人次接诊、两百余次盆底康复治疗。深知山区女性康复需求迫切,她创新“盆腹电治疗+中医手法+中医适宜技术”融合疗法,以针灸的轻捻、草药的清香,悄悄抚平患者病痛。术前贴“耳穴埋豆”助眠,术后送中药热奄包驱痛,这份细心让患者直呼暖心。她还开展了10多场健康讲座、20余次临床带教,为当地培育“带不走的妇女保健团队”。

海门区人民医院骨科专家黄坤刚到勉县妇幼保健院急诊外科,便凭借精湛医术声名远扬。宁强县的杨阿姨带着同乡专程赶来:“听说来了江苏的好医生,特地来治老毛病。”黄医生的诊桌前常常排起长队,触诊轻柔精准、讲解耐心细致,患者纷纷称赞:“海门专家技术硬、心热乎,在家门口看病真踏实!”他每月雷打不动下乡义诊,踩着泥泞山路为出行不便的老人送药、送健康知识:“他们来不了医院,我们就上门服务。”

从首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成功开展,到“海勉亲·光明行”活动为4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擦亮眼睛,6名支医人员用精湛医术与滚烫真心,在秦巴山区筑起了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健康防线。

农技兴乡土

绘就振兴新图景

“技术要落地,必须接地气,让农户真正受益。”海门支农团队首席专家、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钱锋的话,成了6名支农队员的行动准则。这支“70后”+“90后”的组合,带着江海农业智慧,扎进秦巴山区田间地头,在农业科研、园艺作物种植、农技推广、畜牧兽医领域默默耕耘。他们通过“青蓝结对”传承农业技术经验,助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乡村产业发展路径,让“江海力量”在秦巴大地孕育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

凭借27年深耕农业的扎实经验,钱锋精准适配勉县当地的土壤条件与气候特征,足迹遍布10多个乡镇的果园、茶园与菌菇大棚。他参与秋收测产提供专业数据支撑,推动海门“名特优”农产品“南种北引”试种推广,在省级媒体发表多篇农业实践文章,让科技论文写在秦巴大地的田间地头。

海门港新区畜牧兽医服务站兽医师袁凯将实验室打造成“疫病防控前哨”。她深知每一次精准检测,都关系着当地畜牧产业发展与农户生计:“看着农户期盼的眼神,不敢有丝毫马虎。”她主动追踪行业前沿技术,推动实验室检测与智慧畜牧深度融合,她蹲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技术要点,让农户掌握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能。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海门累计选派90名“三支”人员赴勉开展帮扶,硕果盈枝:青少年科创研学基地成功落地,500余人的南通研学团队架起教育桥梁;医疗帮扶填补技术空白,特色门诊成为汉中唯一;“海蜜甜瓜”香飘央视,农业产业园带动大批农户增收致富,消费帮扶数据全市领先。如今,新一批援派人员秉持“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海门精神,循着前辈足迹续写山海深情。“秦风苏韵·山海和鸣”的协作之歌,在“十五五”新征程愈发嘹亮,跨区域协作的种子,在双向奔赴中生根发芽,结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累累硕果。

eb7e747e43f85fcdb69be233d0eae299.jpg

16670e85a595c3831619a4241b5dc274.jpg

5c45a5dca8c8aba7a7f63449040725db.jpg

f6ceee2949ccecfb87b30b88cd689a7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