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区妇联在余东镇凤凰村开展“‘典’进村居 护航美好生活”普法宣传活动。
记者顾聆译 通讯员袁颖珺摄
今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连日来,海门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促使民法典从“纸面的法”转化为群众“身边的法”。
“典”亮社区烟火
上周,在包场镇福良村,针对土地流转纠纷频发现状,包场镇司法所联合村委会开设专题讲座,结合民法典中相对应条款,通过“案例解析+互动问答”形式,为村民讲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等法律知识。讲座现场,村民老张感慨:“以前总觉得合同是走形式,现在知道了只有白纸黑字才能保证自己的权益。”
今年以来,海门打破传统普法模式,针对群众法律需求多元化、碎片化特点,创新“点单式”普法模式,打造“民法典微课堂”“法律夜市”等特色普法品牌,通过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社区广场、居民楼院,采用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物业服务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同时,借助“以案释法”短视频线上展播、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巧妙地将民法典的宣传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中。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社区普法活动近百场,解答法律咨询千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典”护青苗成长
“原来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像一位‘隐形守护者’,时刻保护着我们!”近日,常乐镇司法所走进常乐小学、麒麟小学,以《民法典守护我们的一生》为主题,通过互动问答和案例讲解,向学生普及“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海门全面深入推进“民法典进校园”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模式,推动法治精神浸润校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精心组建了“法治副校长+律师+心理咨询师”普法讲师团,为全区中小学量身定制特色法治课程,运用趣味动画、角色扮演、法治情景剧等形式,向全区广大青少年普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安全、校园欺凌防治等法律知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手抄报比赛”“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
截至目前,系列活动已覆盖全区20余所学校,惠及师生3万余人。
“典”燃企业引擎
四甲司法所联合法庭、法律服务所等部门,组建法律专家服务团,送民法典进企业,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指导帮助企业依法依规用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海门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法典进企业”专项行动,通过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深入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讲解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风险防范知识。同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和合规指导,助力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建立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
“我们将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知识以多种形式传递给群众,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生活更美好!”海门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志雄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