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悄然转变。他们不再单纯为“实用”买单,更愿为情绪价值付费——一次解压的“捏捏”体验、一场与萌宠的亲密互动、一套记录青春的写真,都能成为他们追逐的消费新热点。近年来,我区大街小巷围绕年轻人“仪式感”“治愈系”“自我表达”等情绪需求,涌现出捏捏玩具、宠物陪伴、写真摄影等新兴业态,为区域消费市场注入鲜活动力。
情绪投射:捏捏与盲盒背后的治愈需求
“工作压力大时,捏一捏解压玩具,瞬间感觉轻松不少。”在城区一家大型商场的文创店内,正在挑选“捏捏”玩具的“90后”上班族李萌告诉记者。
货架上,造型各异的慢回弹捏捏玩具、史莱姆、减压盲盒等琳琅满目,单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情绪出口”。
据该文创店负责人齐女士介绍,今年以来,解压类玩具销量同比增长近五成,消费者以18至30岁的年轻人为主。“这类产品不仅触感舒适,还具有情绪陪伴功能,深受年轻人喜爱。有些爆款基本一上架就被买光。”
记者走访获悉,当前,情绪消费已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该商场近年来引入多家文创、潮玩品牌,并策划各类主打情绪价值的手作活动,客流提升明显,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六成。“情绪消费不是跟风,而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愿意为‘治愈自己’付费。”该商场负责人刘先生说。
陪伴经济:宠物店与撸宠馆成“心灵驿站”
除了玩具,宠物也成为年轻人情绪的“柔软载体”。走进我区一家撸猫馆,布偶猫、蓝猫等品种的猫咪悠闲踱步,不少年轻人正边喝咖啡边与宠物互动。“来这里不为别的,就为被它们‘治愈’。”顾客杨女士是一名会计师,她表示,每两周都会抽空来撸宠,“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动物很治愈,能让我从日常的忙碌中抽离出来,放松心情。”
这家撸猫馆主理人沈雪燕告诉记者,每逢周末,馆内日均接待顾客超过二十人次,需提前预约。“很多客人是单身青年或学生,他们未必有条件养宠,但渴望陪伴。我们提供空间,让他们短暂‘拥有’一份温暖。”沈雪燕说。
宠物经济同样在升温。一宠物店店长任平透露,今年以来,宠物美容、寄养、训练等服务订单量增长显著,宠物服饰、玩具、定制粮食等商品销量也稳步上升。“年轻人把宠物当家人,愿意为它们的健康和快乐投入。我们还推出了‘宠物生日派对’定制服务,很受欢迎。”任平介绍。
自我表达:写真馆里记录“最美的自己”
“每套写真都是一段青春的纪念。”在城区一家写真馆内,“00后”大学生王欣刚刚完成拍摄。她选择了一套国风主题造型,从妆发到场景均精心设计。“也不是为了取悦谁,只为记录当下最好的自己。”王欣说。
近年来,年轻人对写真的需求从“拍得美”升级为“拍出个性”。“汉服、复古、赛博朋克等风格都很受欢迎。很多人把拍摄视为一种自我探索和表达,有些顾客会每年固定拍摄一套,作为成长的见证。”该写真馆负责人谷树介绍。
多家写真馆反映,年轻客群已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注重拍摄体验与成片的情感共鸣,愿意为个性化、高品质服务支付溢价。一摄影工作室负责人大路透露,今年以来,年轻人写真客单量同比增长20%,其中情绪主题、故事感系列的订单占比显著提升。“年轻人不再追求千篇一律的美,而是希望通过影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大路说。
城区一家心理咨询室负责人、高级心理咨询师施女士表示,情绪消费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的重视,“这些都是他们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关爱自我的表现。这种为‘愉悦感’和‘治愈感’付费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救,也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进步。他们不再羞于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这是社会心态更加开放和健康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