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海门群众文艺团队蓬勃生长——
深耕基层文化 结出惠民硕果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字体:[ ]

21938f9de96de317f3f9fbdfffed0d3b~1.jpg

366ecb7b629f9c7c8ba9ba9cd545dd39~1.jpg

0251e5082467cd70ba5c32811aaecb4c~1.jpg

在刚刚过去的“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行动——2025海门夏日文化惠民演出中,我区多支群众文艺团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表演。一直以来,我区十分注重群众文艺表演团队的发展,大力扶持培育群众文艺团队走规范化、准专业化道路,让文艺团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新的乐园。

据了解,目前我区在册登记共有28支群众文艺表演团队,人数达500余人,其中6支团队获评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他们在各类群众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及宣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先进事迹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排优作

传递满满正能量

前几日,记者来到拥军路社区看到,海门街道社区艺术团一团正在此排练节目《江海大妈疯一把》,为接下来前往敬老院演出做准备。

海门街道社区艺术团一团,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便始终活跃在基层文化舞台。团队现有20余名成员,个个多才多艺,擅长舞蹈、小品等多种文艺表演。团队坚持原创,尤其以自主创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和小戏为特色。目前,团队已积累80余个自创小品,内容紧贴生活、充满烟火气,走到哪里都深受百姓喜爱。这些作品不仅聚焦社会现象,更注重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创作的多个关于孝亲敬老的作品,比如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社区演出的《今天三十一号》这个节目,到各个社区,乡村巡回演出时,反馈都很好,教育了社会上一些不守孝道的人。”一团成员杨明辉说。

长期以来,团队坚持送戏下基层,足迹遍布城乡,成为群众文化生活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半百芳华

绽放自信光彩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近日,记者走进海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时,整齐有力的节拍声传入耳中。海门秀之缘模特走秀艺术团的成员们正身姿挺拔地站在排练厅内,进行着每周一次的常规训练。

海门秀之缘模特走秀艺术团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支以旗袍表演和时装展示为特色的团队,目前共有18人,平均年龄56岁。

2022年,郁瑾经朋友介绍加入团队。她告诉记者,加入团队后,她收获的不仅是走秀技巧,还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姐妹——她们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在T台之上不断打磨身姿,让退休后的日子既充实又温暖。“我觉得人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有一个爱好,第一可以愉悦身心,第二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发挥余热。”艺术团成员郁瑾说。

自成立以来,艺术团自行创作编排了20多个旗袍秀和时装秀节目,多次参加各地文艺汇演,团队还多次参加海门融媒体中心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2020年,艺术团在“上海旗袍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活动中获得最佳表演奖。2021年,艺术团在海门区第四届文化养老展才艺大赛暨群众文艺团队星级评定中被评为五星级团队。

“我们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在变化,变得更加自信了。”海门秀之缘模特走秀艺术团团长范新娟笑着说。

戎装虽卸

艺术为桥续荣光

“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很感动。”市民刘女士激动地说。日前,海门老兵艺术团在龙信广场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抗战歌曲公益快闪活动。《歌唱二小放牛郎》《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大刀进行曲》等红歌轮番登场,瞬间点燃全场氛围。

海门老兵艺术团是今年新成立的一支兼具军旅特色与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文艺队伍,由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海门保利大剧院合作打造。团队目前共有62名成员,既有退役军人,又有军属,他们以艺术为桥,将军旅情怀和国防教育融入表演。“我是一名军嫂,我因为喜欢唱歌而参加了这个艺术团。这个大家庭,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艺术团成员杨娟说。

“我们平时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周排练两到三次。”艺术团负责人陆一玮告诉记者,“接下来,艺术团还将吸纳更多成员,打磨更丰富的节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这群老兵与军属,正用最鲜活的方式证明:退役不褪色,军属有担当,他们的风采,永远值得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