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重大项目建设“满园春色”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11 字体:[ ]

我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一季度新开工重特大工业项目10个,完成投资21.68亿元,个均完成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1.7%,认定达产项目7个,认定竣工项目10个,达产和竣工项目数分列全市第一、第二。

项目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早”字当头,聚焦项目质量、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全面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今年以来,全区共有6个项目列入2024年省重大项目库,15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库,省市重大项目数量连续七年位居南通首位。第一季度,我区重大产业项目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聚焦质量,推进项目快落地

项目要落得下,要素供应是聚焦点,项目质量是关键。我区坚持“好项目不缺土地,差项目不予供地”原则,以产业为导向,以亩产论英雄,把质量摆在项目建设的首位,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联动推进,切实做到源头把关、严控品质。同时,不断优化项目质量预评估机制,科学编制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明确能耗总量、环境指标、产出效益等准入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反向否决,坚决做到列入清单内的项目“零签约”。今年以来,区项目办共牵头组织了项目质量评审会8次,研判项目11个,否决项目1个。

为了让通过质量评审的好项目快速落地,我区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以及新型产业用地(M0)等多元供应体系。总投资5亿元的半影光学(南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从洽谈到产出仅一年时间。“海门开发区推出的‘先租后征’模式,助推了我们公司产品快速投放市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3月,半影光学首次来到海门开发区考察便一眼相中。在洽谈过程中,开发区根据半影光学发展实际,建议其采取“先租后征”模式,即先期租用厂房,待到市场打开后,再征用土地,建设厂房,并同步为其落实了复旦复华科创园1600平方米的厂房。短短1个月时间,该项目完成了签约、厂房装修、投产。

聚焦速度,“三拼三比季季赛”

4月9日,上海电气恒羲光伏南通工厂承接的广东蔚盈1.2MW订单如期发运,顺利完成了首批量产组件出货。该项目从签约到量产仅用了一年时间。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电气项目,于去年6月15日正式签约,8月15日开工建设,11月15日开始设备安装,12月28日首片下线,预计今年6月份将满产达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海门速度”,相关情况被新华社报道。

项目落户后,更要建得快。今年,我区项目建设开展“拼开工项目、比工程进度量;拼竣工项目、比设备投入量;拼投产项目、比实物产出量”的“三拼三比季季赛”,排定了中天钢铁一期二步等33个拟开工重大项目和38个续建项目,严格落实“一月一开工、双月一例会、一季一考评”的工作体系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盯到底”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服务项目大走访”活动,由区领导带队上门精准对接,强化全链条服务、全过程管控、全方位保障,紧盯设备安装、投入运行等关键环节,精准梳理痛点堵点,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今年以来,我区共召开专题协调会议7次,协调中天钢铁、金呢项目、慧聚药业、华特气体、梦百合纺织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个。

今年3月份新签约落户的总投资15亿元一专精特新项目,从接触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96小时。签约后,该项目提出由海门联系代建厂房,海门相关国企主动作为,全面负责采购代建,计划厂房开建后将在3个月内完工交付,打造工业项目“国企代建、一站服务”的海门品牌。

聚焦服务,追加投资“接二连三”

今年第一季度,招商局重工投资5亿元的技改项目竣工。作为我区海工船舶制造的龙头企业,招商局重工是海门重点服务企业,由区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开发区邮轮办全程保姆式服务。一流的服务,增强了公司不断追加投入的信心。今年公司计划再投入,实施技改和数字化改造。

政府高效、温馨的服务,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区在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中用心提升服务“软实力”,建立了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扎实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团”巡回宣讲和“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把最新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把优质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全力提振市场主体投资信心。

万高药业是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取得了多个化学仿制药制剂、中药制剂的注册批件,形成新产能,需新建厂房扩大规模。然而药企生产线转移,GMP需重新认证,迁移成本过高。针对企业发展问题,年初,海门服务专班到万高药业现场办公,考虑到企业设备搬运不便,决定在相邻的富三村腾出土地,就近满足企业用地需求。3月初,该公司创新型生物医药项目与海门开发区签约。就在当月,富三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预计6月底完成腾房。

去年以来,晨牌药业、中兴装备、海发智能、沧海生物等本土企业均有追加投资,“二期”“三期”现象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