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海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7-11 15:10 累计次数: 字体:[ ]

人社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

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第一、就业优先”工作主线,瞄准“争第一 保领先”目标定位,强有力地抓好各项工作,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交办事项,上半年人社工作稳中有进,获评2024年度幸福南通建设贡献奖先进集体,现将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区委、区政府对我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点围绕稳就业促创业、社保扩面提质增效、推进欠薪源头治理、人才引进等重点领域作出重要部署。截至五月底,城镇新增就业4296人,6月预计5150人;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进欠薪源头治理,着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一)高标准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协同三星镇筹备以“一主一辅”构建布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步启动市级产业园申报工作,着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智慧化转型升级。聚焦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人才招引、技能提升、用工保障和政策服务 “四大平台”,通过建立“15分钟人力资源服务圈”、精准化职业培训和全周期政策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对接人力资源企业,开展招商,目前,隆盛人力资源公司、泰人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及南通顺益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优质企业已顺利落户园区,另有多家企业进入深度洽谈阶段。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加速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就业服务新格局。一是精准发力,筑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今年以来,持续开展“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799人次。新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个,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263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79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390人次。二是创新驱动,激发创业活力。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40人,为22个创业主体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312万元。三是对接需求,提升技能培训实效。紧扣产业需求和新职业发展,开展养老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整理收纳师、互联网营销师、创业培训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13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06.442万元。四是优化服务,助力企业稳岗扩岗。针对部分企业用工短缺难题,组织缺工企业赴外招聘,带领中天钢铁、俐马纺织、希诺等14家重点企业赴陕西、云南、贵州等地参加招聘活动,吸引超过600名求职者来海务工。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是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实施。聚焦群众关注焦点,对来电来访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实时汇总、归纳,打磨最简答复口径,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确保全体经办人员对延退政策解答准确高效。利用好招聘会、座谈会等平台,对延退政策进行正面宣传,并下沉企业做好延退个性化指导工作,有效确保延退改革在我区平稳实施、落地见效。二是精准实施社保扩面专项行动。深入10个区镇开展社保政策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讲法、算账式讲法等,联动街道、区镇持续推进“同舟计划”,通过上门服务、跟踪管理,指导重点企业依法办理参保登记,做到“边检查、边规范、边扩面”。截至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64万人,参保扩面成效初步显现。三是全面筑牢全民参保基础。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比对,积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努力实现法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做好特困人员的社保扶贫工作,确保实现符合参保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截至2025年5月,海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超17万人。四是社保卡应用服务扩面提质。我区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办件量达9.7万件,列南通市第二,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区12家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158个制卡服务网点,今年上半年换发第三代社保卡6.2万张,累计换发66.8万张。

(四)强化人才引进,构建人才发展新高地。一是创新人才招引模式。深化“东洲雁归”品牌建设,举办人才夜市招聘活动2场、“五一”大型自助式人才集市1场,组织92家(次)重点企业提供优质岗位1700余个。组织125家(次)企业赴省外高校开展春季校园招聘35场次,提供岗位1427个,累计接收简历1470份,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二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高效落实人才津补贴政策,上半年审核各类人才补贴2470人次,发放资金1631.3万元,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人才待遇应享尽享,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三是强化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2家,截至目前开展技能等级认定1181人次。持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规模,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986人,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69人。四是规范人事招考工作。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公开招聘4场次,发布招聘岗位职数178个;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招聘自主权,指导海门区人民医院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录,发布高层次招聘岗位13个。

(五)多方联动,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源头预防,筑牢思想防线。依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平台,举办2场大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执法人员边执法边宣传,指导约1000家用人单位规范工资支付和社保办理。二是部门联动,构建监管机制。完善欠薪预警处理机制,按月排查掌握项目和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强化分析研判,发现欠薪隐患线索要及时预警并做好案件、事件防范工作;与公安、住建、工会、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了根治欠薪工作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机制等。截至目前为劳动者追讨工资约3341.75万元,涉及劳动者约4197人。三是多元调解,提升解纷质效。建立调解、执法、仲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维权模式,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共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00件,其中群体性案件14件。四是畅通渠道,打通维权“最先一公里”。畅通线上线下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各种咨询、举报和投诉,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国平台”欠薪线索发生率0.6%,查实线索发生率0.19%,均完成指标。五是规范认定,保障合法权益。精准把握工伤认定标准,不断提高工伤认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共收到工伤认定申请案689件,去年转来工伤认定申请案122件,工伤认定结案724件。切实维护受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安全。

(六)党建引领聚合力,清风护航促发展。一是深化作风建设,筑牢廉洁防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持续优化工作作风,深化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行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落实治理“庸懒散慢拖”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躺平”现象,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筑牢思想防线,严格遵守各项廉政纪律要求。聚焦人社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强化对就业专项资金、社保基金以及人事考试等重点领域的全流程监管,确保各项民生资金规范使用、安全运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二是推动融合互促,激发党建活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人社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分管领导带队前往临江新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确保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才相对饱和,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面临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引进受用工单位薪酬福利水平、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区域位置、区镇生活配套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技能人才引进一直是工作的难点、堵点。

二是劳动关系治理面临新挑战。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给执法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加上劳动保障监察力量不足,对当前工作带来不小难度和挑战。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精准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预计全年新增就业突破10500人。鼓励支持企业结合自身需求,灵活运用政策资源,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实现人才自给自足,预计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4500人。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助力更多创业梦想开花结果,力争全年支持自主成功创业超1040人。

二是推进社保征缴扩面,依法攻坚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区镇对用人单位进行养老保险依法征缴的政策宣讲;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时确定依法征缴的用人单位,持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普通灵活就业群体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强城乡居民进行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做好延退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多措并举做好宣传引导,重点开展进园区、乡镇、重点企业的政策宣讲,协同企业做好岗位备案、弹性退休方案等相关台账,确保延迟退休政策平稳实施。

三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提升人才集聚效能。暑期继续做好“东洲雁归”人才夜市、学子看家乡等活动,组织我区骨干企业在区内知名商圈举办人才夜市,带领大学生参观园区、企业和地标打卡点等。抢抓人才招引秋季“黄金期”,瞄准目标高校优势专业,精准匹配、因地制宜地开展赴外省、外地高校的校招活动。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人才新政10条以及相关人才津补贴发放要求,吃透文件精神要求,从严从实把好财政资金安全,做好下半年岗位津贴、购(租)房补贴等各类专项津补贴的申报及发放工作。

四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基层治理,探索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缓解执法案件压力。积极探索适应新型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特点的审理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新业态领域劳动用工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建设领域欠薪线索“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欠薪线索的有效防范化解。加快执法案件办理速度,确保按期结案率100%。以提高仲裁质效为目标,进行繁简分流,实现快审快裁,在确保法定审限的基础上,着力压缩结案时间,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