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中心,精准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16万户,同比增长109.4%(其中,新增企业3243家,同比增长110.5%;个体新增8451家,同比增长109.3%)。全区外资企业708家,今年新增23家。成功引进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的南通基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外资审批登记服务上创造“市监特色”(外资登记服务“加温度”、效率“加速度”的市监特色,今年3月份为确保南通基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顺利注册,窗口实行“一对一”专人帮扶,远程指导企业填写相关表格、文书,确保企业“只跑一次”顺利办好设立登记。南通基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地在海门街道上海中路899号十七层,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外方认缴5000万美元)。营商环境工作持续优化。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江苏精品、质量信用企业。助力京海禽业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受理名单。发动20家单位完成了江苏精品材料申报,目前通过南通市局审核的有13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6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69件。通光线缆和招商重工的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服务企业发展统筹推进。着力打造“一区、二站、三中心”,成功推动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海门工作站落成启动,成为全省第二,苏中苏北地区首家设立工作站的区县。成立企业打假维权服务中心、消费者纠纷调处中心、商业秘密保护中心,助力企业高速发展。
二、守牢底线,强化监管,聚焦民生福祉步伐更牢。
食品药品监管有序。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态跟踪评价,以A等成绩列南通第一。累计完成高考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9次,出动执法人员783人次,保障人数50972人次,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2023年我局的监督抽检计划为7350批次,截至目前,我局已实际完成抽样3882批次,出具检测报告2918批次,其中不合格56批次,合格率98.08%。认真开展了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保供各项工作。特种设备安全可控。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根据省政府民生实事计划,对全区2023年纳入计划的十五年以上梯龄的老旧电梯开展了安全评估工作,目前,已确定东方巴黎小区12台电梯进行评估。产品质量监管有力。今年以来,已累计检查燃气具及其配件经营户1672家次,发现问题线索18条,立案查处7起。宁夏燃气事故以后,用5天时间对2家商用灶具生产企业、285家燃气具销售网点完成新一轮燃气具及其配件的全面检查,发现问题隐患30个,均已责令改正或责令下架处理。市场改造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今年区委区政府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市场14个(大洪市场、斜桥市场除外)、正在施工4个,其中东洲市场南市场已完成内部装修。
三、用心谋事、唯实唯先,维护市场秩序信念更强。
监管执法重拳出击。加大出市跨省打假维权工作力度,帮助日本星崎株式会社打击商标侵权,维护企业信誉。积极对上沟通,帮助大艺机电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澄清涉嫌恶意注册商标行为,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积极性。帮助晋帛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贵州省铜仁市打掉一销售假冒晋帛中国驰名商标床上用品窝点。服务企业多措并举。全面执行、动态更新首违不罚、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今年以来,共办理免罚轻罚案件164件,累计为企业减免罚款金额819万元。对拟上市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开展不见面云修复,今年以来通过线上云修复帮助223家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云修复率达100%。企业年报完成率达98.7%,创历史新高。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推进。依托南通市公平竞争e审查系统,已对我区51个部门发布的2589个存量文件进行了监测,并监测到风险文件38件,专家初审44件,发现疑似违规文件32件;对51个部门发布的144个增量文件进行了监测,发布预警风险33起,向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发送《公平竞争提醒函》各1份。
四、牢记使命,强基铸魂,队伍自身建设更严更实。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优化提升“四凝四聚四起来”机关党建品牌。落实“品牌创建三年计划”要求,不断提档升级“四凝四聚四起来”机关党建品牌,融入“干部敢为”元素。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四敢”重要要求等学习,举行中心组理论学习会 6 次。“小个专”红色引擎换发活力。探索新形势下“小个专”党建工作新模式,打造全区一流的党建先锋阵地。省局二级巡视员徐永康、区委郭书记等领导对我区“小个专”党建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对“小个专”党建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全省“小个专”党建现场会也将在海举办。队伍能力创新突破。以全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砺兵强盾”能力素质提升行动为契机,成立“市监清溪学习社”,特色推出市监青年“亮相”活动,着力搭建年轻执法类公务员夯基提能、比学赶超的重要平台,探索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