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门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先后获评2023年度县(市、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综合评价优秀等次、2023年度区级机关部门考核“第一等次”授予“年度综合考核优秀部门称号”、 2023年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先进集体、全区基层党建十佳书记项目、海门区基层党员冬训“以学促干”十佳案例等荣誉。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优政务热线集约化服务
1.优化市民诉求办理体系。各区镇各部门建立完善内部办理工作机制,明确热线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织强织密诉求办理工作网络。深入贯彻落实南通市提质增效“1+3”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首接负责制”“急慢分治”“全流程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定期举办协调推进会和现场核查活动,今年以来已召开各类专题协调会5次,协调责任不明确、权属不清晰等疑难问题45件,开展现场核查12次,累计推动问题处置45件,有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快速解决。
2.提升热线平台服务能力。建立“日例会、周点评、月测试”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人社局、市监局等专题业务培训5次,有效提升平台工作人员在线服务能力。建立接诉人员反馈、信息专员全员审核制度,加强信息动态更新,保障“热线百科”信息常维常新、现行有效。深入开展《海门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标准化工作手册》宣贯工作,建立完善《海门区12345热线平台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3.提升热线工作社会效益。开展12345热线“三进三出”活动,加强与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线下联系。今年以来,已开展“市民开放日”、12345热线进社区、进商圈、进公园等活动5次。创新“热线+国企”运作模式,开展便民利企项目,拓展6大类48小项的便民服务清单,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安商护企”平台,建立涉及30家单位67名政策专员的政策专家库,梳理涉企知识点2388条,今年以来受理企业咨询投诉1367件,直接答复642件,满意率99.63%,有效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二)拓展网格治理精细化维度
1.团队培养职业化,建强网格治理铁军。推进网格员职业道德建设,出台网格员“十要十不准”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组织新任网格员开展岗前培训4次,组织全体网格员开展协助法院执行事项、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2次。强化激励保障,对2023年度全区1508名网格工作人员开展年度考评,共计发放绩效补贴844万元。
2.阵地建设规范化,夯实网格治理根基。深化“网格+”融合,与中国邮政、人保公司启动“邮保管家-网格驿站”战略合作项目,探索“党建+网格+物业”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区精心打造11个精品网格服务驿站,推动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邮件快递自提向网格延伸。将医疗服务、健康保健融入网格。
3.管理运行标准化,提升网格治理质效。推动落实基层网格减负四项举措,清理网格事项清单,规范准入事项,明确网格职责。制定出台《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督导实施办法》,开展第一季度现场督导工作。组织网格员开展社会面小场所排摸、信息采集等工作,严格排查各类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全区共采集小场所1.6万余家;常态化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6.1万人次,筑牢居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共上报网格事件4.7万余件。
(三)推进应用保障科学化管理
1.加强一体化运维服务管理。对各区镇指挥中心、7支综合执法队伍指挥分中心、区委办等相关单位视频会议系统每月进行一次现场巡检,及时排除故障问题,全力保障各项指挥联动、重大会议、参观接待等活动的高效进行。
2.序时推进大数据相关工作。常态化开展信息化项目评估论证工作,对区镇、部门申报的新建项目开展评估论证5次;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工作,今年以来归集电子证照16353张,累计达49791张。开展数字政府专题调研,发布南通市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参考数据目录,推动个单位及时更新发布相关政务数据。
3.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管理,防数据失泄密。以一体化运维保障项目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检查,每季度对中心建设运行的系统平台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及时督促相关技术人员升级漏洞补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聚焦联动指挥,提升诉求解决水平。强化高效联动。开展热线助企纾困专项行动,打造“安商护企”平台,丰富助企纾困知识库。深化“热线+国企”运作模式,拓展便民利企项目,实现便民服务的市场化、全域化、标准化。探索行政执法监督与热线双向联动,推动行政执法监督成效、热线诉求办理质效“双提升”。突出协同治理。加强热线平台与社会各界“三进三出”双向互动,持续开展“一日话务员”“市民开放日”“政策解答日”,以及“12345热线进社区、进机关、进上级”活动,不断优化平台话务服务,提升运行质量。开展重点工单“1+11+N”现场核查,每季度以1个片区(区镇)为核查点,重点开展问题线索核查、视频调度,主动协调、联合攻坚涉及多部门职能、法律边界不清的疑难问题,系统研究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办理质效。持续推进热线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持续提高热线办理质效的决定。建立无法认定权属件批转机制,健全涉法涉诉、行政复议、恶意举报、非受理事项等不满意诉求的退出终结机制,全面落实“首问、指定、兜底”负责制,推动全年省、市回访综合满意率动态保持95%以上。
(二)聚焦网格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抓好阵地建设。制定出台《海门区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建强镇级平台,继续推进精品网格驿站建设,建好群众家门口的工作阵地,发挥网格驿站“一线哨所”屏障作用。抓牢队伍建设。发挥网格讲师团、实景培训基地作用,通过岗前培训、年度轮训、联动演练、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业务知识、实操技巧学习,有效提升网格员实战能力水平。抓实网格质效。规范网格事件上报办理流程,形成网格事件“上报、分流、处置、督办、反馈、核验”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通过对网格事件、公安非警务类、12345热线、特殊人群预警等信息常态比对、线上线下核查,不断提升网格事件质量,提高网格运行质效。
(三)聚焦运行保障,提升科学应用水平。持续提升运维保障能力水平。围绕实战演练、活动保障、故障排除等内容,总结前期运维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实用、高效的运维保障服务工作流程,加强对区镇指挥中心运维管理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运维能力水平。加强创新应用建设信息归集。加强与各部门、区镇互动联系,及时掌握新建创新应用项目开发建设进展情况,结合南通创新应用评选工作,共同梳理提炼工作成效,按时申报材料,力争在2024年创新应用评选中再获佳绩。强化网络安全事前预判处置。持续做好应用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定期组织现有系统平台的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深入分析研判漏扫结果,督促技术公司及时整改网络安全隐患风险,切实提升网络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