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甲镇农业农村局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村居及相关条线的通力协作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聚焦产业美,加快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效。围绕资金、资产、资源做文章,多措并举,发挥土地最大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有效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百亩示范方5个,千亩示范方1个,大豆全程机械化百亩示范方2个,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79亩,总投资2370万元,建设灌溉泵站7座、灌溉管道6.3km、箱涵6座、路下涵33座、机耕路7km、河道护岸5.2km、仓库和晒场各2座,平整土地1893亩,沟道治理20km。实现高标准农田“吨粮化”,创出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新型合作农场运营。重点培育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方,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全年建设头桥、廷俊、新复新型合作农场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方各200亩以上,海山村雪堂家庭农场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方100亩以上。新增八索村新型合作农场,秋种小麦340亩。农产品质量监管。2个村获得农产品监管示范村网点资格,获得约20万物资,镇监管站获批5万左右物资,四甲镇获得国家级优质水稻建设基地资格(全区仅此一个),中宝公司有4个产品续展成功,泉氏公司2个产品续展成功,洌农公司3个产品报送续展材料已通过省级评审会,洌丰家庭农场有1个新申报和圣堂头家庭农场2个新申报有望年底获证,我镇绿色食品水平占全区第一。富民增收情况。1-3季度22个村共完成村营收入1912.15万元,村均86.92万元;确保全镇年底村营收入村均达100万元,其中头桥村超200万元,稳定性收入占比超45%。农展馆运营。通过7大功能区,分区展示四甲乃至全省的农产品,讲好每个农产品的故事,共接待50批次学习团队,累计1366人次。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农产品展销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新产品五谷杂粮粥,并与海宁寺签订供粥协议。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持续打造头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创建二桥村生态宜居先进村。成立示范村创建专班,每周汇报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困难,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建设均按序时进度推进,预计11月底完成项目验收审计。
(二)聚焦生态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条块结合、协同推进、完善机制、提升长效的要求,以农村改厕、三棚整治、垃圾治理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控机制。农村厕所革命。2023年我镇新建任务1060户,整改达标560户,9月底已完成新建改厕1083户,完成率100%;整改达标完成560户,完成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我镇农户治理任务数45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350户,行政村治理完成率为78%,年底前能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通过全域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巡查、下交办单,在随时掌握农村垃圾的情况下做好督促工作,确保垃圾无积存,预计全年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4820吨。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11月中旬前,完成新建生态河道7.2千米,河道疏浚土方8万方、农村河塘土方36万方。今年我镇乡级河道疏浚工程涉及合兴村、范南村、四甲村、廷俊村等村居,完成小海界、丰收河等16条(段)河道,长度约10.639千米,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完成;2023年涵洞升级改造工程共建设圆涵42道,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0道,预计将于11月中旬完成。乡村风貌和村庄品质提升。打好“三棚”和破旧建筑整治攻坚战。在清除“脏乱差”上精准发力,对“三棚”按照先拆后整再美化的要求逐项攻坚,结合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厕项目,三十总河、新岸河、九总河等生态河道的打造一并拆除旱厕和河边违搭的鸡鸭棚,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棚整治3003户,其中拆除359户、修缮606户、美化2038户。村庄清洁行动。每月17日扎实开展村庄清洁日行动,以积分兑换形式激励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村庄清洁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今年以来打捞河道1192条,路域割草250多公里,清除宅前屋后乱堆乱放18530余处,清理枯死树木517棵、回收农药瓶、农药袋等农业废弃物超40.5万个,农膜97吨。广泛开展美丽四园建设,引导农户主动绿化宅院和房前屋后,不断提升村庄的整体美感。
二、2024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推进人居环境市场化运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深入推进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整合上级财政资金(650余万)和镇村资金,实施镇村人居环境市场化运行模式,引入专业化公司,通过专业队伍、专责考核等举措,实现卫生保洁、垃圾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常态化管理到位。
(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集中连片统筹规划,自评、打造全镇7个南通市先进村;高标准打造3个生态宜居样板示范区:(1.四甲镇区与货隆镇区三余竖河以东区域;2.货隆镇区北侧,三余竖河东侧片区;3.头桥村、二桥、四扬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生态河道、三棚、四园等项目的的建设,将三个片区打造成全区一流,水系畅通、岸绿水清、环境美丽的样板生态样板。
(三)持续实施“三大革命”。1.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2.坚持精细管理,推进“垃圾革命”,聚焦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加大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将省道沿线保洁纳入区镇保洁管理体系,利用新街村有机肥生产线,探索就地就近就农的资源化处理利用路径;3.坚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特色、细节,推进“风貌革命”,对存量违章建设的“三棚”做到应拆尽拆,对现存破落“三棚”因地制宜开展整治,对照“四园”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宅前屋后的整治,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四)加快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我镇一级河道1条,二级河道5条,三级河道13条,四级河道288条,泯沟640条,整合上级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各村居结合自身的实际打造一条自然生态河道,对等级以下的泯沟实施村居土方工程。推进村级河道保洁第三服务工作,村级河道管理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五)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一镇一循环”建设,争取实施一批自然村通硬化路、窄路加宽等项目,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全力做好道路巡查、维修养护等工作,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深入推进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加大财政对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资金支持。
(六)推动全程机械化示范方创建。完成玉米1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示范方两个:金跃村(顾国军)、海山村(雪堂家庭农场);花生20亩以上分段收获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方一个:靶场村(周海龙)。
(七)打造四村联建示范片区。结合现有基础,通过头桥村、二桥村、四扬村、合兴村四个试点村建成“基层组织强、产业竞争强、创新发展强、人才支撑强、生态环境美”的现代新农村,将四村组团做成海门东北部最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区,通过四村联建,以“四村”连片示范片区为中心,通过“连点成面、连片成带”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发展。
(八)培育建强现代农业园区。倾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旅游休闲区、创业融合先导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核”、“一带”、“两园”、“三区”、“多节点”空间布局,做大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核心区;做优“一村一品一循环”线路,重点提升沿路两侧特色农业景观;做强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园和冷链保鲜物流园;做精设施蔬菜示范区、瓜果示范区和生态稻麦杂粮种植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