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举措
区水利局
2025年6月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对照年度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沿江沿海景观带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的大洪闸至临江新堤段8.14公里堤防提升工程正式进入运行管护阶段,近5年来沿江景观带堤防百年一遇建设约39.68公里(累计投资约6.9亿元),总数达58公里,覆盖率95%(海门区共计61.02公里)。抓紧推进沿江水闸提档改造,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大新闸改造工程顺利通水,原有节制闸改造为通航套闸(船闸),完成投资比例约95%。该项目2023年年底获批新增国债项目,补助资金3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为1199万元,工程于2024年5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6月份完工。近5年来已完成沿江水闸6个(日新河闸、青龙港闸、洪南涵闸、大洪闸、灵甸闸、十八匡河闸)提升改造,覆盖率100%,总投资约1.6亿元。持续开展内河涵闸除险加固工作,常乐(套)闸除险加固工程列入2025年度水利工程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提交财政部门审核,计划2025年9月份开工建设,2026年9月完工。近5年来已完成内河水闸7个(海门河西闸、卫东闸、常乐节制闸、青龙河北闸、铁板洋桥闸、浒通河斜坝闸、四甲套闸),总投资约1.1亿元。
(二)做好重大项目服务工作。全力协助嘉吉粮油项目和通海港区三期码头筹备工作,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多次赴长江委、省厅、水利部汇报沟通。目前通海港区三期码头洪评已经通过长江委审查,即将获批;嘉吉粮油项目选址已经确定,需占用长江河道管理范围的相关产业配套设施(综合管廊)已经完成洪评初稿。持续落实涉河项目的监管工作,帮助重点企业的产业项目更好落地,对下主动对接企业宣传政策,对上积极汇报沟通,中远重工车间项目已得到南通市许可,中远重工场地项目由我局进行备案。
(三)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持续压实责任。区防办更新了区防指组成人员和联络人员,各类水利工程行政和技术责任人按省水利厅要求落实到位;全区江海堤防、城区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已更新完成,并在《海门日报》上进行公告;下发各地2025年防汛抗旱责任清单,对海门街道、三厂镇、临江镇等地的预案编制、应急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区级预案修订,开展海门城区特大暴雨风险评估工作,完成特大暴雨风险分析图,更新完善《海门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门区防御台风应急预案》等。二是抓紧落实措施。针对沿江岸段开展汛前水下地形测量(汛前汛后各1次,汛中3次);开展河道行洪问题汛前清查,疏通坝头坝埂2处、清理沉船2处、疏通堵塞涵洞7个;完成2024年度区管水闸(浒通河闸闸门维修、滚轮维护、钢丝绳更换、电动机维护,灵甸闸监测设施、水位计更换,共计约37万元)省级维修养护工作6项,完成灵甸闸长江侧抛石防护工程,总投资100万元,开展29号丁坝修复工程,总投资100万元。三是筹备应急演练。会同包场镇,针对港池船只、重点企业、城市生命线等领域开展南通市级防汛应急演练准备工作;筹划海门区年度桌面推演和演练工作,拟定演练科目,编制推演脚本,待南通市级演练后开展区级推演。
(四)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优化机制为关键,以源头治理为根本,以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化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一是督促河长履职尽责。严格落实区、镇、村三级河长动态调整和河长责任递补机制,并按要求及时公示,区镇两级河长办要加大巡查力度,推动各级河长主动履职,确保责任不脱节、任务不断档、工作无缝隙,1-5月份已累计调整各级河长73名;同时,督促镇村河长常态化巡河护河治河,持续压实河长责任,通过交办、督办等方式,倒逼河长履职,强化责任意识,管实、管细、管好责任河道,到目前,已下发《交办单》或《提醒函》共10份,均已按时间节点完成整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围绕“美丽江苏、南通样板、海门典范”建设目标,以幸福河湖复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为牵引,把建设幸福河湖作为河长制工作重点纵深推进,对历年来建成的幸福的河道开展现场复核,已累计抽查94条;通过狠抓时间节点和质量,加快推进年度幸福河道建设,已完成268条建设任务。全面铺开“以河养河”工作。积极引导相关镇村创新思路,努力提升改善拟发包沟河基础条件,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已全面铺开“以河养河’工作。自4月初区召开推进会以来,11个区镇均已完成会议动员、方案制订和宣传发动等工作,又新增发包河道676条、683段,签订协议209份,“以河养河”工作成效正在显现。开展河道“清四乱”整治。结合幸福河道、生态河道建设,以骨干河道为重点,同步向三级及以下河道延伸,建立健全“清四乱”问题清单,截至到5月底,已完成整治48项,占年度任务的68.6%。
(五)全力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加快推进生态河道建设,通过项目统筹、资金统筹、结合区镇实施生态河道建设项目、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等多元化打造生态河道,计划新建农村生态河道9条(段),长度45.94千米,力争至2025年度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71%以上。目前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已完成招标,即日组织进场,区镇实施项目已陆续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大力推进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98亿元的通启河(海门段)治理工程于2024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河道护岸已全部完成,河道疏浚及绿化已完成80%,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2%,预计2025年8月底前完工;总投资7478万元的常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完成项目审计,计划年内完成竣工验收;202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瑞北小流域(一期)综合治理项目已上报南通市水利局组织审计;全力推进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利用2024年、2025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实施两批次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其中2024年省级资金项目已完成招标(项目总投资719.42万元,实施生态河道管护15条(段),河道综合整治3条(段),新建木桩护岸5.27米,新建管涵1座,新增绿化8.03万平方米),2025省级资金项目预计总投资457万元,已完成初步摸排工作,计划7月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报南通市水利局批复,预计9月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非等级沟河治理,深入贯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深入推进十件重点实事的决定》,全年计划完成农村非等级沟河疏浚土方100万方以上,目前已结合项目建设完成疏浚土方约20万方。
(六)全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做好高质量考核指标监测,紧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和“非农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水效综合指数”两项新考核指标,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双控制度,强化计划用水管理,确保总量控制目标刚性落实,同时对我区5家还未达到水效先进值的非农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委托第三方单位编制水效提升方案并组织实施,力争达到先进值,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对5家尚未开展用水审计的,安排资金实施,确保用水审计覆盖率达到100%。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对涉水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探索实施“统一受理、统一编制、统一评审、统一送达”的涉水审批新模式,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能。今年以来,行政许可办件共接件10件,办结10件。组织“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主题宣传活动,联合区普法办、光大水务等5家单位,举办集中宣讲活动3场,刊登《海门日报》专版1期,参与电台直播节目1场,发布宣传视频3条,组织学生研学活动1场,发送主题宣传短信6万条,发放科普宣传折页4000余份,赠送宣传用品2000余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成效。
(七)不断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有序推进疏浚砂综合利用,我区长江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已于5月份完成施工招标,目前正有序推进堆场建设、采砂证办理等疏浚前准备工作,预计汛期结束便可对首批实施的招商重工、海螺水泥进行码头前沿疏浚施工。常态化开展水行政执法,截至5月底共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0%。其中7起案件已结案完成,另有3起案件正在办理过程中。案件类型涉及安全生产、破坏堤防、侵占河道、非法取水等多方面,累计罚款11200元,案件数量稳居南通各县市区第一名。水行政执法深入朗园房地产、海太长江隧道、国家电网等重大生产建设项目,有效扩大了水行政执法的影响力。持续做好采砂监管,在确保每日巡查的基础上,与上海、苏州等地,公安、长航公安、海事、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开展常态化巡查234次,夜间突击检查4次,船巡8次,专项联合执法行动5次,在打击非法采砂的高压态势下,长江海门水域及内河已经连续五年未发现非法采砂行为和违停采砂船舶。全过程监管临时性、维护性疏浚项目,加大对我区临时性、维护性疏浚的监管力度,研究制定了临时性疏浚申请报备制度,今年以来对海太长江隧道A3标盾构土弃土运输项目,海隆重机码头、招商重工码头前沿临时性疏浚项目进行了全过程监管,严防以“疏浚之名行非法采砂之实”,有效维护我区长江河道的水事秩序。
(七)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着力构建“四全五统”质量安全监管督查机制,针对重大安全风险、重点质量环节和重要隐蔽工程,强化“三联单”工作模式。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全面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从立项到验收的全过程闭环监管。二是切实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成立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组,“以职能科室排查、专项检查组抽查、领导带队督查”的多层次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为举措,常态化开展在建项目安全生产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31轮次,下发检查表23份,形成简报4期,精准执法1次,累计排查一般安全隐患42个,均已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聚焦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及汛期、极端天气、重要节点节日等重点时段,对在建项目、涵闸安全运行、江海堤防等开展专项检查,截止目前共计对水利领域企业、下属单位、施工现场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50人次,累计排查出一般隐患51个,所有隐患均完成整改。持续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常态化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三峡移民管理工作,强化三峡移民管理工作,通过挂钩帮扶联系、部门联动、压实属地责任等举措,确保我区三峡移民群体的稳定。帮助1户移民子女落实转学城区上学、6户移民困难救助、2户移民技能培训。推进移民后扶资金项目,继续推进分期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C3栋厂房三期采购,加快移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6月份挂网招标,落实局质量与安监监督小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监管,确保质量与进度。强化重点群体维稳工作,在重大节点、重点节日期间,科学研判,针对改制、伤残民工等群体,化上访为下访,主动对接,切实做好维稳工作,上半年未发生群防越级上访等事件。
下半年工作打算
区水利局将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突出抓好重点水利工程续建项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着重“建设向监管、常态化管理向创新化管理、单一化监管向多元化监管”三个转变,奋力走在水利现代化建设最前列。
(一)坚持稳中求进,高标准构建防洪除涝安全体系。加快提升灾害防御水平。强化防汛抗旱组织保障,开展防汛抢险演练,落实应急值守,科学调度工程设施。推动信息手段创新,提升“四预”能力,确保年度大风大雨无大灾。加快推进大新闸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民生河综合整治工程立项工作,向上争取配套补助资金,协助交通局做好东灶港闸项目前期工作。
(二)践行生态理念,高质量建设幸福河湖示范样板。持续加大幸福河湖建设。围绕“美丽江苏、南通样板、海门典范”建设目标,结合高标准农田、生态河道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快生态河道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完成不少于480条(段)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以“净美河岸专项行动”、妨碍河道行洪专项整治为重点,纵深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实现全区河道全覆盖、无死角排查整治。推进以河养河建设。充分借鉴“三其做法”和“尧令经验”,采取村民承包、集体组织承包、能人承包及“租金+押金”等不同模式,会同相关部门、区镇共同推动“以河养河”取得实效。
(三)突出为民惠民,高水平配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南通市通启运河(海门段)综合整治工程,确保8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年内完成完工验收工作;做好常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推进202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审计,力争年内完成工程审计及竣工验收工作。全力打造生态河道。通过项目统筹、资金统筹,多元化打造生态河道,加快推进建设任务,完成9条(段)45.96千米生态河道建设任务,确保至2025年底全区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1%以上。扎实推进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完成2024年、2025年两批次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持续推进农村非等级沟河治理。督促区镇加快推进农村非等级沟河治理,确保全年完成农村非等级沟河疏浚土方100万方以上。
(四)强化行业监管,高效率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水行政执法。在执法目标、质量、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功夫,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执法办案水平,确保年度案件办理数量在全市持续领先。明确执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主动作为,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做好长江疏浚砂工程监管和长江禁采巡查工作,持续开展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强化水资源监管。持续做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和“非农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水效综合指数”高质量考核指标有关工作,年度考核排名在全市保三争二。持续推进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督促取水户、用水户按月填报用水情况报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强化水土保持项目审批监管。加强水土保持政策宣传,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已批项目水保措施落实情况监管工作,不断提升水土保持项目合规率,根据项目源数据,确保新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全覆盖。强化水利行业安全监管。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组以项目安全、质量、进度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全力保障各项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强化职能担当,高质量推动企业营商环境。做好沿江企业服务保障。进一步开展“企业上门服务”,加强政策宣传和现场指导,重点做好新通海沙围区内现有企业生产性设施审批与管理和新进项目落地报批,规范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在项目申报审批、办理备案等过程中主动加强与上级的汇报沟通,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三阶段监管工作,发现问题主动和企业沟通提醒,确保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新增违规问题。做好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监管工作。将严格按照省市疏浚砂综合利用的要求,对砂石上岸、运输、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一体化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在安排专职执法人员现场监管的基础上,通过监控、电子围栏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海门区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实施。
(六)深化政策研究,高质量申报项目资金补助。2025年度我局已向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平台储备项目6个。其中,常乐闸除险加固工程(3500万元)已经完成立项,目前处于概算审核阶段;民生河综合整治工程(2.5亿元,其中征地1亿元)、海门通启片区引调水工程(2700万元)等2个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处于立项阶段;海门河整治工程(1.39亿元)、浒通河整治工程(4800元)、悦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79亿元)等3个项目已完成省级立项方案。根据《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农经规〔2024〕1761号)和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券资金的申报要求,我局进一步复核工程投资,抓紧完成项目立项工作,同时继续研究工程收益来源和资金平衡方案,努力促成项目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