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2023年工作要点
来源: 南通市海门区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3-04-24 10:1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全区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聚焦“两稳一促”工作重点,锚定高质量、GDP核算指标破难点、创亮点、争一流。对各项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我区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沿海开放、商贸繁荣”的先导区。

一、以党的建设引领商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四型”机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主责主业,促进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一体履行;强化作风建设,狠抓正风肃纪,健全考核评价;推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战型、服务型四型机关,不断研究新政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二、狠抓项目落地推进外资提质增效

1.发挥考核杠杆效应,积极转变外资工作思路。变“仅考核外资到账”为“外资到账与项目挂钩”,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制造业外资占比超50%;突出开发区、海门港新区重点园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力争在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上有新突破,实行区镇合作招商、飞地招商。

2.发挥产业区位优势,突出优质外资项目引进。重点加强超亿美元重大外资项目、制造业外资项目、高技术产业外资项目、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独角兽外资项目的引进;突出产业链的补强拉伸,实现外资项目的产业集聚,发挥外向型产业园区的招商优势,突出对欧美日韩企业的引进。

3.发挥政策引导优势,实现外资企业培优扶强。充分利用省市相关政策,积极申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功能机构、外资研发中心等,重点推进招商重工地区总部获批,积极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重点推进美奥迪、路特利等企业做大做强。

三、培育发展新业态打造外贸新亮点

1.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力争培育进出口超50亿元企业2家(招商重工、当升科技),超20亿元企业2家(中天钢铁、容汇通用),超10亿元企业2家(燕达重工、艾朗风电),至少引进一家外贸区域总部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系列展会及“南通名品海外行”线上对接会;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扶持资金,优化进出口相关信贷、信用保险等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力争全年服务支持小微企业数超200家。

2.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全面推进深圳及海门本地跨境电商产业园相关工作,形成“南孵化北发展”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引进跨境电商企业不少于8家;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中亚班列”联动发展模式,初步准备在家纺产品出口集聚的日韩、西欧、北美、南非及“一带一路国家设立1-2个海外仓”;与三星镇及企业赴外交部、铁道部等部门共同推进中亚班列工作,力争早日开通。

3.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努力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培育不少于20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其中省级试点企业不少于2家;加大省级和市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培育5个省级和10个市级知名品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海关AEO高级认证,积极推动当升科技申报AEO高级认证企业,争取年内获批。

四、提质扩容现代商贸促消费

1.优化商圈布局,丰富消费地标。加速府南版块商业布局,推动永旺超市落地建设,加快洲际酒店建设进程;优化师山广场布局,加速师山广场南地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项目建成运营和长海大厦海贝城投入运营;加速原大东方百货的“碧乐汇”和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度;推动北部新城“海门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高端消费新地标。

2.打响促销品牌,激发消费活力。打响“约惠海门品质生活”促消费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寻味海门”本地美食评选、“厨王争霸赛”、“星光车展夜市”等消费促进活动,适时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经济不断增长。

3.增加消费供给,培育新型消费。推动商贸提档升级,积极招引爱蔻、柚丁等轻奢品牌开设首店;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实体商家拓展线上商机,优化大润发超市“淘鲜达”等配送系统;引入罗森、7-ELEVEN、全家集、小润发等品牌超市进社区,提高社区商业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

4.加大招引力度,压实区镇任务。加大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拟新增150家;重点招引实际批发业务的贸易企业,分季度分区镇压实招引任务,支撑明年贸易数据的稳定增长和质量提升。

5.深化创新驱动,加速电商发展。进行品牌培育、网络营销策划、业务指导等增值服务;壮大人才队伍,开展专业技能实操培训2000人次;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在消费促进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区镇积极推动农村电商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电商集聚区。

五、推动服贸提量质打造外经新引擎

1.推进服贸发展量质提升。巩固生物医药、建筑等优势领域,加快补齐短板领域,推动金融服务起步,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更上一层、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平台日趋完善、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开放程度持续提升。

2.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实施企业主体引培,产业质态提升、载体平台提质、专业人才引育等行动;深化与知名机构合作,开展高层次服务外包招商推介活动;跟踪深化测评、慧聚药业、倍合德等重点服务外包项目,指导服务外包载体或重点企业品牌创建,鼓励临江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争先进位。

3.推进境外投资稳步发展。关注新备案的澳斯康、大艺科技、金轮蓝海等重点企业的境外投资进展,加强调研,鼓励上市公司开展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业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促进承包工程提质增量。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招投标,承揽大型总包工;支持龙信集团深耕以色列等地区的建筑市场,积极参加走出去论坛和央企对接会,拓展国际承包工程市场。

六、立足发展定位提升口岸开发能级

1.提升口岸对外开放能级。协助高标准推进4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中天海港码头建设,加快推进中天开放码头查验配套设施,力争在明年上半年通过国家、省验收,海门港通用码头争取在6月份开工建设。

2.推进口岸功能平台建设。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不断提升各类货物通过能力,承接集装箱及大型产品能力;推进招商重工保税仓建设,提升对外贸的贡献度。

3.深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组织开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进通关业务改革,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快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物流、跨境电商、税务、银行等功能。

七、提升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年组织局中心理论组学习相关论述不少于4次,召开重点行业企业(加油站60家,大型商超综合体9家)宣讲会不少于2次,参会不少于200人次。

2.深化提升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全年组织1轮次(1565家)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普查;加快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工程建设,明年6月底前完成“瓶改管、气改电”工作(411家);持续开展成品油市场安全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3.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按照“三管三必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坚持好安全生产季度检查制度,压实企业、属地、部门各方责任;建立工作通报和约谈警示机制,全年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通报不少于4次。

4.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开展全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境外劳务纠纷及相关突发事件等部门预案编制,完成大型商超(综合体)、加油站应急救援队伍的统一编成,努力打通行业企业协调联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