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总结和2016年计划
来源: 中国海门 发布时间:2016-02-14 15:39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早准备、早谋划、早行动,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务院62号文件出台后招商引资形势的新变化,围绕产业谋项目、精益求精抓服务,创新实践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新举措。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创新政策,适应新常态谋划新举措。针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编制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同时为加强招商人员考核管理,加大对第三方引荐人的奖励,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根据市领导意见,我局又研究代拟了《海门市专职招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海门市招商引资引荐奖励指导意见》和《关于招商人员保障条件的若干规定》等三个意见稿。

(二)专题招商,把握新常态实现新突破。围绕我市产业重点,我局精心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吸引更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海门我们成功举办了2015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暨转型发展合作洽谈会和2015江苏海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推介会;同时我们在上海、深圳、宁波和北京举办了多场次投资环境推介会;组织部分园区、乡镇参加了南通服务上海自贸区投资合作恳谈会;携手临江新区在苏州举办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专场推介会;参加第15届厦交会,借机拜访了美国商会、泉州商会、福建商会、台商协会以及海魁集团、金远达国际物流等著名企业;还参加2015‘第四届海门科技人才节,接待IBM企业考察团、德国企业家考察团来海考察。

(三)捕捉信息,全力推进在谈重大项目。我局兵分多路赴北京、浙江、苏州、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面捕捉项目信息,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2.4亿元的江苏百翼墙体材料项目已在海门港新区开工;由我局引进的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植物精油项目已与临江新区签约,总投资2000万元的3D打印项目已与海门高新区成功签约,总投资1000万元的晨名木业落户余东镇,总投资1000万元的南通海菁汇投资管理公司落户开发区;我局为三厂工业园区引荐一名千人计划专家,未来可再引进4-5名;我局为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引荐了运营商。今年新接洽项目共43个,其中不乏重大项目,由中国中铁总投资20亿元的海永镇一级开发项目、由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美元的不锈钢项目、由戴德梁行介绍的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工业滤清器项目、由上海金佰利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高档纸品项目、由三寿国际总投资10亿美元的雷天温斯顿动力电池项目、由法国保健然集团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百吉福奶酪项目等,对质量高、落地可能性大的重大项目,我们派专人进行密切跟踪洽谈。

(四)整合资源,优化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开通了“投资促进局微信公众号”,在投资促进局网站和微信平台中突出重点产业、投资平台、招商项目、经济环境介绍,以最清晰、简洁的方式向客商展示最想了解的内容。同时每月底汇总本月与招商有关的全市重大新闻,包括经贸、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文字及图片信息,以彩信形式发送给投资商及招商线人。创建了全市招商微信群,给招商人员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驻点,与悦来、常乐等区镇合署办公。

(五)开展培训,打造高素质招商队伍。我局今年举办了全市招商人员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园区、镇乡以及投资促进局的180多名新老招商人员通过理论培训、经验交流、路演比赛、现场观摩等方式接受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充电”。\n10月中旬组织部分园区、乡镇的招商人员赴杭州参加招商引资实务经验与操作技能研修班暨浙江省招商引资实务培训班。

二、存在不足

(一)对于重点产业的把握不够。尤其是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今年,海安、如皋分别有多个项目列入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计划,合计项目数占南通全市项目数的一半。上述两个县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熟,在南通各县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与之相比,我市在区位、人才等多方面优势明显,但产业发展却远远不及,这一现象值得深思。针对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等当前最热门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可利用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人才资源发展大数据,联络就职于国家工信部的我市在外能人发展3D打印技术,依托我市已实现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的振康机械公司发展机器人产业,借助临江新材料产业园和专业人才优势发展石墨烯产业。

(二)在重大项目、外资项目的引进上存在一定欠缺。体量大、投资金额大的实体性项目少。纵观全市招商情况,今年以来项目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多处于观望状态,落户较慢。外资虽在数量金额上有所完成,但实质性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外资考核不能按时完成序时进度。根据《2015年全市已签约及在谈项目信息登记表》统计,截至12月底,我市已签约及在谈项目共399个,其中总投资1亿元(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153个,占比38.3%;外资项目仅57个(含增资),占比14.2%;对未来重大项目的引进支撑不足。

(三)没有形成全市驻外招商网络。各区镇的驻点主要集中于上海及周边,在长三角一带走访的项目存在重复对接,不同区镇在沪驻点的人员之间缺乏共通共融,浪费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没有形成有效合力。驻点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单打独斗比较普遍,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统筹机制,我局驻点人员与区镇的驻外招商人员大规模合作机制还没有形成。

三、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进取,埋头苦干,以促进经济发展、争先进位为奋斗目标,强化“工业强市”理念,紧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不放松,坚持绿色招商、理性招商、科学招商,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打造海门经济发展升级版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招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切实提高专业招商人员对本地资源、产业、区镇定位的熟悉程度。计划举办小规模、多批次、专业化的招商培训,针对不同产业特色举办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活动。同时,让招商人员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结合海门产业特色,在招商的闲暇之时做好专业调研工作,提升自我对产业的理解和把握,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二)主攻重大项目。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撑性好的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瞄准世界和中国500强、实力央企、知名民企、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科技先导企业,跟踪投资动向,收集投资信息,量身定做跟进方案,生成在谈项目,务实开展投资促进,促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三)强化产业招商。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等当前最热门的重点产业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加大招引力度。加快引进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产业,推动企业自主引资和技术合作,着力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加强与德国企业、商会、高校合作,推进海门德国产业园的建设和招商。

(四)搭建开放平台。紧紧依托装备制造园、汽车零部件园、保税物流园、生物医药科创园、汽车产业园、神舟科技园、都市科技创业园等园区平台,大力推进以园招商、以企招商,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定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认真组织参加广交会、厦洽会等重大投促活动。加强与各地商协会组织的联系沟通,利用多种渠道,推进交流合作。加大小分队招商力度,发挥驻外分局前沿阵地作用,瞄准目标区域、目标企业开展投资促进,不断巩固“开门”招商成果,提高“登门”招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