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卫健委“十三五”及2020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03-12 11: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十三五”以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十三五”规划要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打造医疗卫生品牌效应,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全区医疗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医疗健康事业成效显著

1.医疗改革新成果。2019年海门市被列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相关工作经验在省级平台进行了交流介绍。“十三五”期间形成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4家中心卫生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医联体新架构,县域就诊率、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2.医疗事业新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上海,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卫生院全面与上海大医院对接联动,充分利用上海优质资源,建立临床分中心,开通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区中医院还与上海龙华医院签订了托管协议,县域医疗综合服务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服务能力新提升。通过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现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有效提升,医患关系、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就医满意度、职工满意度持续提高,并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每个区镇卫生院都达到省示范化标准,3家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家被评为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省示范化村卫生室36家,海门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2019年度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举措优秀奖”。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三厂街道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4.硬件设施大改善。2019年9月新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强基惠民”工程新建6家和改造了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项目结构封顶,区中医院新建工程、区妇幼保健医院改建工程已经启动,实施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院改造方案。完成数字化医院、综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等信息系统建设,搭建了区域影像、临床检验、心电中心等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

5.公共卫生得强化。全区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3.72%;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5%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8.0%,孕产妇产后访视率96.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14%;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72.1%,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8.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4.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69.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为95.2%;结核病患者管理率98.2%,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扎实开展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免费服务,2018年获评“江苏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2017年获评“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市”。

6.健康促进出成绩。至2019年底已成功创成国家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村228个,覆盖率分别达50%、90%、98.7%,完成建设省级健康镇4个,健康村(社区)13个。开展除“四害”活动,通过“病媒生物防制单项控制达标先进市”复评。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使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提升至99.7%以上。

7.依法行政进一层。不断加强法律宣传,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依据职权,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编制权力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同步做好权力事项网上调整。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行政权力事项办件及时在区政府指定网站公布,主动接受监督。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获评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法治建设优秀项目。

8.党建工作亮品牌。始终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纳入卫生健康事业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实施“四领”工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深化和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海门、卫生健康系统行业作风、基层党组织等建设工作有机融结合,举办各类培训学习班,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成立了卫生健康行业联合党委。创新启动“内部检查五年行动”,突出政治体检,在全系统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震慑。

二、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海门卫健委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统筹兼顾,按序时要求推进为民办实事等重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兜住民生健康底线。

(一)坚持防控精准化,经受疫情防控的大考验

一是健全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各项防控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大培训、大演练、大排查,抓好应急准备,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做到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全区已建成并投用8家医疗卫生机构PCR实验室;配有4辆负压救护车,为六县市区中最多;全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都已达省标并通过验收;组建了4支区级新冠疫情处置队,各医疗卫生机构防控物资按照满负荷运转30天量储备。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分类实施精准防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人群实行“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二)突出健康可及性,实现品质内涵的大拓展

1.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做实国家级医联体试点。创新实施医联体内“332”运行措施,压实“运行、质量、宣传、双向转诊、考核分配、区域医疗”六大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2020年下派专家3000余人次。二是完善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医疗质量管控,推进护理、院感、心血管等15个质控中心建设,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开启“管理规范化、服务同质化、评价精准化”的新常态。强化监督检查,增加对医疗机构“四不两直”式监管频次,落实“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确保“月月有监督,次次有通报,督查无死角”。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继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标准执行,促进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孤岛”。

2.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做大做强龙头医院,发挥引领作用。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并于2019年完成整体搬迁,2020年完成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人民医院积极推进接轨上海五大中心建设。中医院与上海龙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托管共建新模式,同步深化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对接,打造分院“样板”。通过多渠道接轨上海,充分承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溢出效应”,县域医疗综合服务竞争力逐步提升。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传染病管理力度。辖区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正常运行率、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与审核及时率均达到100%。2020年共报告腹泻病例9153例,检索1241例,检索率13.56%。筑牢基层慢病防线。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制工作现场和网络培训,提升基层防制业务能力。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72.1%,血压控制率68.1%;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8.6%,血糖控制率59.6%。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体系,我区目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为4.4‰,较2015年提高18.9%;管理率为93.83%。健全各类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系统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报告完整率、事件评估率均达到100%。

(三)提升民生获得感,实现服务质效的大转变

1.大力度做好民生实事工作。一是完成新一轮农村改厕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已完成农村户改厕任务41497座,完成率101.21%。二是超额完成65周岁以上老人基本健康体检。今年计划完成12万人次,截至12月底,已超额完成。三是高质量完成年度“两癌”筛查任务。2020年完成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检查 2.5万余人,任务完成率103.36%;乳腺癌检查2.5万余人,任务完成率103.40%。

2.落实“四大专项行动”要求,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平安法治建设,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安全稳定工作向前端延伸,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系统内安全生产形势、社会矛盾隐患平稳可控。全系统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维稳大排查工作,对行业监管的36家单位开展“四不两直”闭环式督导,真正做到隐患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海门卫健系统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3.不断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2020年共招聘医学人才259人,其中:新补充基层卫生人才115人,比去年提高22.08%。招引人才中,研究生22人,本科生140人。人民医院成功引进1名海外归国博士,并获评东洲英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等荣誉,为南通县市区同级医院首例。

4.持续抓作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作风建设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总抓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我委通过抓作风来提升卫生健康发展质量,打造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拓展卫生服务民生的内涵;通过抓作风来提高干部素质,提振精神面貌,增强工作能力,推动全区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抓作风管行风,各医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满意度达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