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狠抓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产业高地。筑巢引凤促“招商”。充分发挥好“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手段,瞄准苏南、宁波等区域,紧盯“大而强”、“新而特”项目,大力度招才引智,确保全年新签约重特大项目不少于3个、科创项目不少于10个。开足马力建“项目”。围绕“提服务、保进度、再突破”思路,组建专班,明确专人,提升项目全周期帮办代办服务水平。确保国科(南通)智港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如期交付使用,胜嵘项目2025年一季度形象进度达到40%以上。稳中求进抓“经济”。继续落实经济运行常态化调度机制,科学研判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调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培育希诺公司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智能车间”,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星级上云全覆盖,确保通过服务业项目认定不少于6个。
二是绘制古镇风貌新画卷,打造文化地标。重塑老街烟火气。以南北街巷肌理为骨架,串联历史现代交融节点,焕发沿街商铺新生,修缮。加快推进景区西入口、城河路至法光寺路段、通东书院、武进士故居等文保单位改造进程。深挖细琢文旅珠。开发古镇亲子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夜游古镇”项目,推出汉服体验、运盐河畔夜游栈道体验产品,将旅游体验与非遗传承培养结合,塑造特色旅游品牌。深入推进上海德必文化产业集团及现有文化企业交流协作,做好以商引商,导入多元文化业态不少于2个。广办活动增活力。依托人民文创·戏颜茶空间、余东剧场等载体,持续放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铜艺、凤城刻纸影响力,与大型剧团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发京剧武生形象IP、戏剧盲盒、建筑文化遗产品牌IP等文创产品。
三是驱动乡村振兴新引擎,谱写和美农村。以产业思维抓农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重点做好怡丰园、领拓食品等项目的产能提升。探索资源与市场联结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育种—种植—粮食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宜居宜业建乡村。开展“微改造”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沟河疏浚、涵洞修复,写好“水文章”。持续推进农村改厕,计划上报新建100座,整改90座。以共富思路促增收。整合村级土地资源,依托南通粮食集团,以“农业企业+新型合作农场+农户+村集体”的共赢模式,延伸稻米产业加工链,确保利润保底分红,带动就业。
四是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构建和谐大局。稳固基层治理基石。积极探索“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基层矛盾早排查、快解决,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率95%以上,12345工单满意率95%以上,网格化知晓率90%以上。增强群众共治力量。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制度,组建“群众说事会”,聚焦村中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用好用足“有事好商量”平台,形成全流程、全链条闭环治理合作网络。落实民生服务举措。优化网格服务模式,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满意度。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让“群众来办事”变为“村居上门服务”,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构建全面坚实的民生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