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海门市常乐镇种植户钱志飞开着电动三轮车,从镇上的农资店里拉来一袋二铵、两袋尿素。钱志飞常年租十几亩地种西瓜,今年又打算继续把这些肥料施到地里去。“西瓜要种在肥力高的地上,而且很吃肥料。”谈起“西瓜经”,老钱一脸的自豪感。这两年,老钱种西瓜卖了不少钱,他把功劳全记在施的肥料身上。
记者采访农资市场发现,二铵和尿素是农资店里卖得很好的两类肥料品种。尽管不少经销商会推荐一些别的复合肥,但农民大都不愿意买,更谈不上购买有机肥了。尽管大家没人怀疑有机肥的效用,但很少有人施用。
据市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市化肥使用量47543吨,占全省化肥使用总量的1.45%。化肥亩均施用量偏高,以播种面积计算,亩均化肥用量29.63公斤,较全省亩均28.4公斤,高出1.23公斤,较全国亩均21.9公斤,高出7.73公斤。
滥用化肥造成恶性循环
“化肥和有机肥好比是药品里的西药和中药,各有优缺点。”市农业专家如此比喻说,化肥的特点是肥效快、肥效短,营养较单一,有机肥的特点是肥效慢、肥效长,营养较丰富。但我市农民普遍更依赖化肥。
“庄稼长势不行,第一个想到的是施化肥,很快就能见到成效。”市种植大户施友忠直言道,“绿肥很少施,即使施的话,只会在前期施一次。”“我也经常施化肥,不过我也发现,施化肥太多土壤容易板结,第二年产量会下降。”租地种大棚的小朱毫不讳言,“反正是租来的地,过几年换地方继续种。”
据了解,很多农民朋友们心里明白过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农田质量、污染水源,但是为了追求高产,依然逐年增加化肥使用量。过多的化肥使用又对土壤、水体造成更大污染,受污染的农田又需要施用更多的化肥,继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专家认为,化肥与有机肥两者相辅相成,单独使用化肥或者单独使用有机肥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市农业专家告诉记者,机肥和化肥比例各占一半,粮食高产、保护环境的效果最佳。
加快施肥结构调整正当时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化肥使用量,做到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成为一种常态?市农业专家表示,目前我市正加快施肥结构调整,提高肥料利用率,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目前来看,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一直在增强,氮磷肥使用总量明显下降。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增长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还是要调结构、转方式上着手。”市农业专家如是说,“目前,我市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很快,种植大户普遍更愿意均衡施肥。”
市农业专家表示,可以适当发放绿肥生产与使用补贴,以调动生产商和农户的积极性,提高绿肥和商品有机肥的生产量与使用量,从根本上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应该加强深耕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出于成本考虑,多数农户和机械操作人员选择浅耕,一般不超过地下10厘米,如此许多化肥养分都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是被水冲走,污染了环境。深耕深施可以通过提升作物对化肥的吸附量,减少流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