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镇2025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2025年8月21日在余东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缪佳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余东镇人民政府就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余东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监督支持下,余东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经济强、文化兴、乡村美、民风淳”的目标,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上半年,余东镇一般公共预算完成率、外贸进出口、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规下工业增加值增幅、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等多项指标位居中心镇组前列,科技创新获得流动红旗。
坚持增量提质、创新驱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培育、促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底盘。经济指标提升向好。1-6月,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4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5.31%。完成全口径工业应税销售18.7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3.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列中心镇组前列。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完成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2.62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软信,多式联运营收等指标均位居中心镇组前列,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应税销售达4387.71万元,增幅127%;限上批发业实现应税销售10.63亿元,限上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销售(营业)额均列中心镇组第一。签约并注册服务业项目22个,通过南通认定的服务业营收类项目3个,海门认定的服务业项目4个。企业质效加快升级。以靶向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实施分管领导挂钩企业制度,上半年,累计走访企业60家,150余次,征集企业困难15个,突出解决企业资金周转、不动产证办理等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1-6月新增“四上”企业5家【建筑业2家、批发业2家、餐饮业1家】。上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元,增幅8.67%,超序时3.84%,列中心镇组第一。1-6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58亿元,增幅25%;工业投资8.53亿元,增幅16.45%。
坚持聚力招商、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突出“项目为王、招商第一”的鲜明导向,把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激发发展活力。项目招引成效明显。充分延伸招商触角,深入开展“扫楼扫街式”招商活动,组建3支攻坚队伍分批次赴上海、苏南、宁波等地走访企业。上半年,累计外出招商191人次,获取项目信息40余条,其中重特大项目信息6条。完成签约重大内资项目2个【广诚包装新材料项目、多维绿色智慧项目】。项目建设攻坚突破。上半年新开工5亿元项目1个,亿元项目1个。目前在建项目3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2个,亿元项目1个。足球内胆扩建项目,目前已正式投产;高端压铸及商用无人机研发制造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框架结构厂房,研发办公楼已结顶;立成高端涂装装备项目,已完成主体框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8月底可竣工验收。改扩建项目2个,盘活低效厂房3处,面积达19593平方米,盘活率28.2%。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加快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育高成长型项目。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1亿元,完成研发费用1.12亿元,基础研究投入1431万元,完成高成长性科创项目3个,一般科创项目8个。上半年通过“东洲智荟”路演人才项目3个,目前已完成注册2个。同步推进国科产业园项目招引,充分利用国科(南通)智港科创载体平台,集聚半导体、低空经济等领域优质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上半年国科认定科创项目8个,已签约注册企业18家,总计计容面积超6.7万平方米,入驻率超50%。
坚持塑颜铸魂、固本强基,镇区面貌稳步改善。协同推进古镇保护和镇区开发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实现风貌、品质双提升。加快推进基础建设。聚凤苑安置房二期建设进展顺利,1#、11#-13#楼已封顶进入配套阶段。树勋老镇区道路及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施工总承包招标工作,预计9月底可进场施工。南城门片区景观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预算评审,预计10月底前完成施工。武进士故居修缮保护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标,正在开展屋面拆除和木结构加固工作,预计11月底完成主体修缮。丰富文旅业态布局。持续拓宽古镇业态,规上文化企业发展质态较好,营收增幅位于乡镇组前列。组建文旅招商专班,上半年落地文化企业1家,引入古董修复类项目1个,目前正在积极洽谈VR体验馆项目。积极提升品牌影响力,借助“苏超”赛事扩大效应,多渠道宣传推广足球赛事联名水杯等文化产品,进一步擦亮古镇文化产业名片。集聚古镇商气人气。充分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抓实活动举办,创新“节气IP+非遗活化”模式,举办“古镇非遗‘供’贺新春”“古镇寻遗”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13.5万人次,拉动消费超60万元。深化“四送”文化惠民工程,上半年我镇开展各类演出、文艺培训、主题阅读活动共计75场次,覆盖群众8.9万人次。
坚持富民强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以“连片打造、抱团发展”为抓手,全力构建产业强、环境美的农村发展局面。农业发展更有成效。上半年,我镇粮食生产实现突破,种植面积超过任务面积,小麦亩产470公斤,油菜亩产247公斤,均位居全区前列。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产固投额1392万元,同比增长419.4%,成功申报胜嵘农用无人机、明旭新材料重大项目2个,新增怡丰园酱油、旺产青蚕豆绿色优质农产品2个。农民生活更加富足。持续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增收行动,1-6月全镇完成村营收入545.31万元,其中稳定性收入占比49.34%。拓展村营收入新渠道,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新路径,启勇等四村联购优质物业资产。创新实施镇属集体资产管理权移交给村居,各村积极盘活长圩村大坝初中、永平小学、木桩港村港南老村部、警务室等闲置资产,新增收入31.3万元。人居环境更加优化。聚焦治气、治水目标,强化秸秆禁烧巡查处置。巩固国三、国四柴油车提前淘汰成果,严控移动源污染治理,PM2.5浓度同比下降10.4%。完成农村改厕192座,其中新建102座,整改90座,完工率101.05%。加强重点河道水质监管,整治核查入河排口20个,五处区考断面年均水质稳定在优三类以上。推广新富村“以河养河”经验,完成河道发包88条段,长度1.74万米,推进泯沟疏浚1.2万方。
坚持安全为基,民生为本,人民生活擘画新图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抓实安全稳定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保障可触可及。持续打造“余小凤便民服务团”,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帮办代办等服务,上半年累计办理业务4397件,群众满意度达100%。共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约1377万元,医保参保达37635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达6698人次。组织开展新春招聘会,达成意向200余人次,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着力打造“乡村也有好学校”,我镇5所学校在2024-2025学年度海门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再创佳绩,均获特等奖,2025届树勋中学普通高中录取率较上年增长8%。社会治理有力有序。不断提高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凤城德法”通解室效能,1-6月成功化解矛盾526件,化解率达86%,挽回群众损失40余万元。探索“网格+普法”双网融合,办理“12345”公共服务平台工单115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超95%。安全生产见行见效。压实责任深化监管,上半年服务指导重点工贸企业50余家次,其中推行“综合查一次”“邀约式”服务指导20次,完成隐患整改300余条。有序推进“厂中厂”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城镇液化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采用“条线+专家+网格员”形式,入户检查443户,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万余份、更换管阀4234套,全面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兵役征集、拥军优属等工作展现新局面,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岁月的长河铭记奋进的篇章,丰硕的成果见证拼搏的力量。这半年取得的成绩,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以及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能人、仁人志士和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支撑持续发展的项目储备还不足。优质项目数量偏少、体量不大,部分项目产出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拉动有限,具有长远带动力的重特大项目亟须突破。二是服务企业纾困解难的力度还不够大。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市场开拓等实际困难时,政策落实的时效性和服务举措的精细化与企业期盼尚有差距。三是基层治理机制还不系统。对群众多元化诉求反应不够及时、解决效率有待提高,部门协同合力还需进一步整合;同时,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群众对便捷、优质生活的迫切需求。下阶段,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上述问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节点特殊、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下半年,我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五个必须”要求,以“两项工作机制、十二项专项行动、四项重点工作”为指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勇毅前行、拼搏奋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工作:
聚焦经济发展,增强产业质效。构建“3+1+X”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达效、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项目招引。围绕镇“3+1+X”现代产业构建目标,开展精准定向招商。通过“走出去”加大招商力度,瞄准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好“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手段,积极对接商会资源,在上海、苏州等地开展招商专题推介,挖掘中西部地区项目资源,加强对接联系;与开发园区开展联合招商,通过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确保下半年新签约重特大项目不少于2个。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秉承“优化服务、保障进度、力求创新”的核心策略,提升项目帮办代办效率,确保新落地项目早拿地、早开工。紧盯重特大项目施工进度,确保胜嵘科技、立成涂装年底如期竣工;全力服务明旭新材、圆方达精密机械、中微能能源装备等闲置厂房盘活项目按期达产;扎实保障天力锌业、夏克体育等改扩建项目年底投运达效。坚持结果导向,确保下半年拿地开工项目不少于1个、竣工投产项目不少于2个。精准提质企业服务。深化经济运行常态化调度机制,紧盯希诺、宏胜、亿峰、夏克等重点企业,推进“一企一策”专班服务。针对堃润包装、升昊暖通等成长型企业,制订“企业需求—政府响应”服务清单,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同步推进天力锌业、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胜嵘科技、宣敏电子等拟进规企业,确保三季度纳统达效。
激活古镇文旅,夯实文化底蕴。围绕“一套方案、一体规划、多家联合、携手打造”总体开发思路,持续提速古镇保护开发进程,以系统思维推动文旅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着力古镇建设焕新升级。推进古镇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实施古镇风貌提升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推进古镇外立面整治工作,确保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余东老邮局修缮。加快聚凤苑安置小区二期建设,确保年底主体结构封顶,同步有序推进树勋老镇区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镇宜居品质。创新文旅活动激活消费。打造街巷入口空间,建设特色文化街区,讲好古运盐河历史故事,完成招商及文旅推荐宣传片拍摄。依托凤城剪纸馆、非遗漆艺工作室等业态举办各类引流活动,并推动非遗元素转化为文创产品,以文旅IP赋能实体经济。持续加大古镇业态招引,全年力争引入2-3家门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聚力资金争取强化保障。精准把握政策机遇,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破解古镇发展资金难题。吸引本地企业家、在外能人参与古镇开发建设,推动古镇及周边配套协同发展。重点瞄准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四类”资金,深化研究、做足项目储备,为古镇建设筑牢资金支撑。
深耕乡村振兴,提升宜居水平。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做强农业根基、擦亮生态底色,系统推进乡村发展,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做强农业产业。推进全域综合整治,全力推进谷久农庄等重点农业项目招引落地,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抓好新宇村、木桩港村6100亩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余南村1800亩新建项目,确保全年完成7.25万亩秋粮播种任务。打造宜居环境。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乡村风貌。开展黄毛蟹河生态河道治理,确保年底前完成9万方土方开挖任务。深化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探索“建管并重”长效管护机制,推动无害化户厕改造提质扩面,以“小工程”撬动乡村宜居环境“大提升”。促进集体增收。挖掘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探索优质物业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增收路径,不断拓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渠道。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提高各村土地流转率和资产利用率,通过村级抱团发展、农旅融合等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社会治理,筑牢平安底线。紧扣“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主线,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筑牢平安稳定的坚实防线。严抓矛盾化解筑牢稳定根基。锚定创建“全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目标,实施“法治、德治、智治”三治融合,全面排查矛盾纠纷,确保不留死角、不漏隐患。实行“一案一策”,责任落实到人,精准制定化解方案,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5%、12345工单满意率达95%以上、网格化知晓率突破90%。深化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底线。继续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依托“便民服务团”,下沉企业、村居开展政策宣讲、业务代办、技能培训等服务,破解群众办事难题。坚持稳岗、减负、扩就业并举,充分利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常态化招聘。全力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做好新富村、八一村基层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医保参保率超95%。狠抓安全生产守牢安全防线。聚焦工贸企业,完成下半年20家企业“综合查一次”“邀约式”服务指导、6家精准执法检查、30家作业现场抽查及110家较大风险监管扫码检查,督促BC类企业完成节假日安全承诺。强化全链条治理,确保实现10个“厂中厂”企业、21个电动车销售门店、3个高层建筑小区隐患排查全覆盖。节假日期间对风险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三、四季度巡查率达100%。
深化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效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定力,坚定打好政府自身建设阵地战,奋力书写人民群众满意答卷。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弘扬新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镇村干部日常监督,紧盯工作纪律与作风,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依托廉政算账月等活动,开展廉政书画展观摩、家风课堂宣讲、专题学习研讨等多元教育,筑牢干部廉洁自律思想防线。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深化“青余课堂”建设,抓实镇村年轻干部培育,激发干部学习积极主动性,精准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常态化开展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半日调研,用好“民情日记本”,推动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从优秀年轻农村干部和乡土人才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确保年底前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强化岗位责任落实效能。始终将工作落实作为政府运作的核心要义,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来。推行任务分解项目化、工作推进清单化、责任落实具体化,真正实现政令畅通、执行有力、落地有声。紧盯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善作为等突出问题,整治“庸懒散慢拖”等不良风气,以专项整治持续问效,打好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攻坚战。
各位代表!前路千峰云帆满,初心万钧再挥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念、笃行实干、勇毅向前,为推动余东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