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悦来镇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护、高效益产出”这一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累计建设9.12万亩,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本达到了“地平整、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的要求,较好的凸显了项目绩效,上级领导多次来悦考察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2021年我镇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32万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涉及7个行政村,主体工程于合同工期内完成,并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提供了2个现场。2022年我镇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5400亩,涉及5个行政村,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土地平整面积2000亩,填埋土方35立方米,以及配套11座泵站10.27公里水泥道路等基础设施,我们有决心在代建、施工、监理等共同努力下如期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按序时完成建设任务,我镇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农业、规划建设的副镇长任副组长以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工作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进度、现场质量监管和群众矛盾协调等相关事宜,目前我镇现场管理人员5名,其中返聘了4名原镇村退休的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专业能力吃苦耐劳的老同志。。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站、所、项目所在村和现场工作人员,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尤其对项目所在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村年度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综合性、实用性、可行性”原则,对项目区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一是 “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我镇先后组织村支部书记赴优秀示范区实地观摩学习,认真听取经验介绍,并就《如何做好悦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行了多次大讨论,各村负责人牢固树立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抢干事、竞争立功”的良好氛围,同时项目村也组织村组代表到本镇建成区现场观摩学习,增强直观认识。二是 “竞争立项”确定项目区。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让各村结合本村实际提出建设项目的申请,镇党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村级班子战斗力,群众积极性、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择优选定项目区,打好建设基础。三是 “自下而上”确定规划方案。在确定项目区规划方案上,坚持“政府引导不包办、部门指导不拍板、群众表决说了算”的模式,通过听取意见、现场规划、上会讨论、专业设计、专家评审等环节,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突出高质高效,大力实施土地平整和开沟并窕
我镇按照“先流转后建设,先整治后配套”的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率均达60%以上,土地平整区域流转率达100%.针对项目区田块连片面积小、废沟呆塘多、耕地平整度差、坟头和废旧闲置建筑物多、河道杂乱、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甚至有部分耕地出现抛荒的状况,在项目建设中,加大小块耕地整理、河道整治、拆旧拆废力度,科学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实施土地平整和开沟并窕工程,同时我们结合占补平衡,高起点实施填沟并窕, 2021年我镇实施的1.3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除路、桥、涵、泵站等基础设施外,实施土地平整4050多亩,完成沟塘填埋土方50万方,迁坟200多处,完成占补平衡面积150.3亩,平整后田块从原来的30至50米一窕变成100米左右宽一窕,这样,即方便了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又增加土地面积,为今后水环境整治工作省了一笔开支,同时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着重抓了以下四点: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就相关制度、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镇项目工作组成员、项目所在村干部和群众监督员加以培训,使参与管理的人员基本熟悉工作业务。二是严格按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工作制度抓过程管理,确保每个工序、每个流程都按照规范操作,履行好现场监管中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考核、签证职责,控制好质量、安全的源头。三是定期召开由镇、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项目建设例会,就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加以整改落实,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序时进度。四是建立“四位一体”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自觉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督查,落实好督查整改;监督、支持专业监理履行好监理职责;现场工作组成员主动作为加强现场管理;发挥好群众监督员的作用,通过这样“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保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注重建后管护,做优做强高标田“效益”
将高标田建设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密联系,严“管”厚爱,从“绩”考量,写好高标田建设“后半篇文章”。扎实做好建后管护。严格按照区管护办法,实施项目区精细化管理,注入镇村巡察力量,每周定期巡察,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交办、早解决,确保发挥长久效益。壮大培育经营主体。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全覆盖,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因村制宜培育经营主体,重点打造100-300亩规模的家庭农场集群。截止目前,我镇已建成24个新型合作农场,其中占地2050亩的保民村新型合作农场已成为南通市占地面积最大、运营质效最好的新型合作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