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逐步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空前变革,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不能再用滞后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去解决新问题、新矛盾,而要不断创新管理体系,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大社会管理力度,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镇党委确定的“社会管理出新”这一总体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平台,狠抓机制建设,构建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理清思路,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化程度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见,社会管理的内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做好对人的服务和管理,通过服务和管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正余镇党委书记,我要求全镇坚持统一思想,深入宣传发动,强化整体联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化程度:通过制定出台《正余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和《正余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等9个文件,夯实制度保障;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书写黑板报、展示宣传图片和发放告知书等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全镇二十多个有关部门及村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高点定位,夯实农村社区管理网格化建设基础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实践活动。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省、南通市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途径,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内容,以群众工作为抓手,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断整合社会力量、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立足我镇实际,加强农村社区网格化建设,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选择。为此,我们在邢柏村进行了社区管理网格化的试点。
(一)完善功能,打造载体。按照“服务利民、创业富民、法治安民、发展惠民”的思路,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抓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完善邢柏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1700多平方米,设置了“八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厅一场所”,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卫生、商贸服务、教育培训、居家养老、村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二是抓服务形式规范化。实行一站式服务,社区干部亮牌上岗,公示服务承诺、公开服务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切实为村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三是抓服务组织社会化。充分发挥供销系统行业优势,采取以租金换经营权的办法,使为农服务社会化、常态化。积极引导村内企业参与慈善捐赠活动,每年募集5万余元慈善款,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激发引导社会能人参与老年人事业发展,投入100多万元创办邢柏颐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颐养晚年的场所。
(二)健全网络,精细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一是划分“四级”网络。把全村4228人、1316户按照8片35组105格来设置,形成村长、片长、组长、中心户长四长负责制,每个片的规模约160至180户,500人左右,每个中心户10至15户左右。二是实行“四长”负责。明确管理职责,由党委书记挂帅、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每片由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片长共同负责,每个村民小组由小组长、村级社工、党员先锋包干,镇村干部、片长组长、党员先锋、中心户长全部安排到网格,实行“共管理、同奖罚”,做到“人员统一管理、工作统一安排”。倡导镇村干部、专职保安、专职调解员、劳保专干、民政协管员、乡村医生、村企职工和共产党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真正体现“一格多员、一员多用”。三是推行“六个六”管理工作法。村两委落实“六个必”工作,即:治安联防每日必巡;经济发展每周必议;环境卫生每周必查;困难群体每月必访;村务财务每季必示;文明家庭每年必评。片长落实“六个员”,即;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法治协管员;村规民约监督员;助农增收指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镇村社工落实“六参与”,即:参与平安建设;参与环境美化;参与就业指导;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参与医疗计生服务;参与拥军关爱服务。村民组长落实“六项职责”,即:政策法规必讲;矛盾纠纷必调;社情民意必报;弱势群体必帮;村规民约必监;组级事务必管。中心户长落实“六项职责”,即:突发事件必到;困难群众必访;矛盾隐患必到;公物遭损必报;流动人口必管;组长工作必助。党员先锋落实“六必到”,即: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党员志愿服务必到;党员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亊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邻里守望互助必到。
(三)强化考核,注重实效。为了巩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工作经费到位、考核评比到位、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落实片长、中心户长、村民小组长待遇。制定出台了《邢柏村干部绩效挂钩考核办法》、《邢柏村片长考核办法》以及《邢柏村小组长考核办法》等文件,通过定量考核和民意测评等形式,对“四长”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社区干部、片组干部工作报酬相挂钩。
三、创新举措,努力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加强基础防控,注重社会协调,健全大调解组织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管理创新长效化机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时,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不断优化环境,整合资源,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积极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一)组建专职巡防队伍,加强群防群治工作。今年年初,我镇组建了“正余镇女子专职巡防中队”,使治安防范网络覆盖到全镇每一个角落。全镇共投入50多万元,购置了8辆巡逻车,配置了专用通信器材。每天,巡防中队成员统一着装,分4个班次(每班8人)对全镇进行巡逻检查。通过巡逻执勤,全力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把一些影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健全调解组织体系,推进平安法治建设。今年以来,我镇全面加强大调解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乡镇和“无矛盾纠纷上交村”创建活动。规范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接待受理、协调调处等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基层,调查走访,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32件,调解成功32件,调解成功率为100%,基本形成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的工作局面。
(三)延伸基层管理触角,启动“两新组织”社会管理试点。为杜绝管理“盲点”,延伸基层管理触角,加强“两新组织”等新社会群体管理,我们在雄风科技和振康机电两公司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组织开展了“警务进企”和“维权进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相关制度,做好了外来人员的登记、服务和管理工作。专门辟出生活区,使他们进行集中住宿,便于集中管理。组织两公司筹建了警务室、法制宣传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职工学校和维权站等工作机构,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常态化法制教育。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将进一步整合力量、整合资源、整合手段,形成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为推动正余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勇当苏中苏北率先基本现代化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稳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