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政协”建设,以读书聚共识,以书香促履职,我们开设了“书香润政协·读书促履职”专栏,定期推出委员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引领全镇上下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第二期
自“书香润政协·读书促履职”活动开展以来,海永镇履职小组的委员们坚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增进文化修养,提升履职能力,汲取前进力量,凝聚奋斗共识。本期,我们推出的是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两位驻镇委员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共飨。
法律明灯点亮美好生活
——读《法治的细节》一书有感
海门区教体局心理研修员、南通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黄锦锦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翁和践行者,汇集法治的光芒,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最近阅读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的《法治的细节》一书,一个个热点案件解读,一条条法学理念科普、一篇篇经典名著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现实中人人都应做罗老师一样的法律传播者,人人也都应是点亮法律明灯的法治先锋,这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基层稳,天下安。我曾是一名教师,记得是2009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是我们学校寄宿生返校的日子。下班途中在街上遇到一个我的学生,小姑娘神情慌张,手足无措,和她打招呼时立马拉住我的手,告诉我:老师,我好像被骗钱了。原来她在街上被免费体验的美容顾问拉到店里强制消费了500多元,当时这是她两周的生活费。那是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学法、用法的重要性。面对学生眼里的无助,我安抚她,鼓起勇气陪她一起返回店里。当我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虚增服务、强迫交易等法律知识成功拿回钱的那一刻,对于我和我的学生来说,深深地感受到课堂外的知识和经验太重要,法律知识就是一件自我保护的武器。
奉法者强则国强。心无缺憾即为富,为人所需即为贵,这是我的家风。生活中我和孩子时常说,希望你们懂得多,行得正,保持善良,挥洒能量,不留遗憾,精神富贵。孩子正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他指着十字路口的电子显示屏,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把一些人的照片和信息显示出来,不是很丢人吗?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景象,我们甚少去多思多讲,所以也要感谢我们的孩子,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和十万个为什么,给我们做家长的提供了不断强化正确观念的机会。于是,我和她聊闯红灯的危害,聊交通法规的重要,聊生命的宝贵,聊遵守法律法规能让生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城市更文明。他听完立马说,那我以后上学下学也要提醒奶奶骑电瓶车看清红绿灯,还要提醒我班上的小朋友要戴头盔。其实,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生活处处有学习和成长的素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把一个个小家建设好,那我们大大的国家定能够走得更快、更远。
阅读就像是一双眼睛,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人生的大门。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家人、学生,继续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道路上做实做细,让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用好法律这支明亮的画笔,绘就出我们共同的明天。愿我们一起做祖国发展路上的同行者!
苏东坡的爱民情怀
——读《苏东坡传》有感
海门区社会福利院职员 袁榕
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群星璀璨、大家辈出的朝代。苏轼作为这样一个杂学家,唐宋八大家的中心人物,他的才华是我中学时代与同窗吟诵《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题西林壁》等诗词中可是深切感受到的。这点无需细说,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传记,我更钦佩的是东坡先生的爱民情怀。
苏东坡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以为民做事作为己任,以造福百姓作为追求。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成了翰林,任知制诰的日子,他诚心地为皇太后服务,经常一坐就至天黑。在密州,他捕杀蝗虫,救济孤儿;在杭州,他捐款建立公立医院并治理“六井”,疏浚西湖;在扬州,他废止劳民伤财的芍药花会。
即使不再作为朝廷命官时,苏东坡也竭尽所能,继续为百姓做实事。谪居黄州,拯救溺婴;被贬岭南,在广州设计自来水供水系统,惠州修桥铺路;远谪海南,教人耕种,兴办学堂。苏东坡作为一任封建官吏,与民为善,充满了悯民、爱民的情怀。我们能看到他一生流连官场,绝非为了功名,而是为了改变不良的政治风貌,真正做到“为民”而不是“为己”。
在治理西湖、设计自来水等工程上,我们不难发现苏东坡极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他细心观察、注重科学、虚心向身边的朋友、专家请教,并且不怕麻烦亲力亲为,不畏惧人言也不惧怕工程宏大,这不就是我们如今说的有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能力办且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作为、动真碰硬,敢啃“硬骨头”吗?
苏东坡的一生三起三落,但即便是惨遭贬谪甚至是不在官位,他也积极为民谋福祉。他还分别记下无锡的“水车”、黄州的“秧马”等新式农具,传播到偏远之地,以促进当地百姓生产生活。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需要学习苏东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跳脱个人利益、履行个人职责,保持久久为功的耐心和定力,深入基层,踏实做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更须细心观察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抓住苗头与倾向,掌握社情民意,做到“础润而雨,见微而知著”。